名人轶事

王梵志

朝代:(唐)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编诗一卷,计一百十一首。 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语之。(二字作告)因名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曰]:「王家育我,(我家长育)可姓王也。」梵志乃作诗示(讽)人,甚有义志(旨),盖菩萨示化也。(《太平广记》八二,参以《永乐大典》六八三八[王]字韵引《桂苑业谈·史遗》。)○《云谿友议》下《蜀僧喻》云:「或有愚士昧学之流,欲其开悟,别吟以王梵志诗。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为名。其言虽鄙,其理归真,所谓归真悟道,徇俗乖真也。」○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诗二首》,注云:「梵志体。」
【展开内容】
  • 百岁乃有一人,得七十者稀。|张眼看他死,不能自觉知。|痴皮裹脓血,顽骨强相随。|两步行衣架,步步入阿鼻。|双盲不识鬼,伺命急来追。|赤绳串著项,反缚棒脊(一作「背」)皮。|露头赤脚走,身上无衣被。|。
  • 傍看数个大憨痴,造宅舍拟作万年期。|人人百岁乃有一,纵令长命七十稀。|少少撩乱死。|□□□□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暂时。|中途少少辽乱死,亦有初生婴孩儿。|无问男夫及女妇,不得惊忙审三思。|年年相续罪根重,月月增长肉身肥。|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独养神猪儿。|不能透圈四方走,还须圈里待死时。|自造恶业还自受,如今痛苦还自知。|(以上十八首均录自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卷一。|张氏所据本为斯七七八、斯五七九六、斯五四七四、斯一三九九卷,幷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王梵志诗集》参校。|)(按:本卷所录王梵志诗,皆据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另曾参校《大正藏》本及《敦煌掇琐》。|录诗的原则是,尽可能地保持王诗的原貌。|凡原文可通者,尽可能保持原文。|原文显误,张氏所改为无可移易者,即予改正。|原文虽误,张氏所作改动尚难成定论者,则仍保留原文,而以张说附收其下。|各本有异文者,择其善者为正文,异文注出「一作某」。|张锡厚为王梵志诗的校录、写定作了十分可贵的努力,本卷充分利用了他的成果,笔者只在少数诗章的分篇及文字的定夺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应该在这里说明的。|)。
  • 可笑世间人,痴多黠者少。|不愁死路长,贪著苦烦恼。|夜眠游鬼界,天晓归人道。|忽起相罗拽,啾唧索租调。|贫苦无处得,相接被鞭拷(一作「
  • 道士头侧方,浑甚(张改作「身」)总着黄。|无心礼拜佛,恒贵天尊堂。|三教同一体,徒自[浪](朗)褒扬。|一被(项校「种」)霑贤圣,无弱[亦](赤)无强。|莫为分别相,师僧自设长。|同尊佛道教,凡恪(项、戴校「俗」)送衣裳。|粮食逢医药,垂死续命汤。|敕取一生活,应报上天堂。
  • 富者办棺木,贫穷席裹(一作「里」)角。|相共唱奈河(周校作「何」),送着空冢各(项校作「阁」)。|千休即万休,永别生平乐。|志(张改作「智」)者入西方,愚人堕地狱。|掇(一作「{扌鵽}」,黄、项校作「缀」)头入苦海,冥冥不省觉。|擎头乡里行,事当逞靴袄。|有钱但著用,莫作千年调。
  • 生即巧风吹,死须业道过。|来去不相知,展脚阳坡卧。|只见生(一作「主」)人悲,不闻鬼唱祸。|子细审三思,慈母莫生我。
  • 身如圈里羊,命报恰(一作「怜「)相当。|羊即披毛走,人著好衣裳。|脱衣(一作「却」)赤体立,刑(一作「则」)役不如羊。|羊即日日死,人还日日亡。|从头捉将去,还同肥好羊。|羊(一作「人」)即辛苦死,人去无破伤。|命绝逐他走,魂魄历他乡。|有钱多造福,吃著好衣裳。|愚人广造罪,志(张改作「智」)者好思量。
  • 夫妇相对坐,千年亦不足。|一个病着床,遥看手不[触](
  • 借贷不交通,有酒深藏善(张改作「窖」、项校「着」)。|有钱怕人知,眷属相轻薄。|身入黄泉下,他吃他人着。|破除不由你,用尽遮他莫。
  • 道人头兀雷(郭谓即「兀硉」),例头肥特肚。|本是俗家人,出身胜地立。|饮食哺盂中,衣裳架上出。|每日趁斋家(一本「家」前有「时」字),即礼七拜佛。|饱吃更索钱,低头着门出。|手把数珠行,开肚元无物。|生平未必识,独养肥没忽。|虫蛇能报恩,人子何处出。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商代青铜器鸮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