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张籍

朝代:(唐)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更 多

轶事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

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诗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展开内容】
  • 独上七盘去,峰峦转转稠。云中迷象鼻,雨里下筝头。 水没荒桥路,鸦啼古驿楼。君今在城阙,肯见此中愁。
  • 晓日龙车动,秋风阊阖开。|行帷六宫出,执绋万方来。|惨惨郊原暮,迟迟挽唱哀。|空山烟雨夕,新陌遶陵台。
  • 观风欲巡洛,习战亦开池。|始改三年政,旋闻七月期。|陵分内外使,官具吉凶仪。|渭北新园路,箫笳远更悲。
  • 有地唯栽竹,无池亦养鹅。|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居贫闲自乐,豪客莫相过。
  • 闲来松菊地,未省有埃尘。|直去多将药,朝回不访人。|见僧收酒器,迎客换纱巾。|更恐登清要,难成自在身。
  • 白日已昭昭,干戈亦渐消。迎师亲出道,从谏早临朝。 佞幸威权薄,忠良宠锡饶。丘陵今一变,无复白云谣。 观风欲巡洛,习战亦开池。始改三年政,旋闻七月期。 陵分内外使,官具吉凶仪。渭北新园路,箫笳远更悲。 晓日龙车动,秋风阊阖开。行帷六宫出,执绋万方来。 惨惨郊原暮,迟迟挽唱哀。空山烟雨夕,新陌绕陵台。
  • 选得闲坊住,秋来草树肥。风前卷筒簟,雨里脱荷衣。 野客留方去,山童取药归。非因入朝省,过此出门稀。 有地唯栽竹,无池亦养鹅。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 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居贫闲自乐,豪客莫相过。 闲来松菊地,未省有埃尘。直去多将药,朝回不访人。 见僧收酒器,迎客换纱巾。更恐登清要,难成自在身。 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身外无馀事,唯应笔砚劳。 闲堂新扫洒,称是早秋天。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 莎台乘晚上,竹院就凉眠。终日无忙事,还应似得仙。 醉倚斑藤杖,闲眠瘿木床。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 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秋茶莫夜饮,新自作松浆。 每忆旧山居,新教上墨图。晚花回地种,好酒问人沽。 夜后开朝簿,申前发省符。为郎凡几岁,已见白髭须。 菊地才通履,茶房不垒阶。凭医看蜀药,寄信觅吴鞋。 尽得仙家法,多随道客斋。本无荣辱意,不是学安排。 林下无拘束,闲行放性灵。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更撰居山记,唯寻相鹤经。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客散高斋晚,东园景象偏。晴明犹有蝶,凉冷渐无蝉。 藤折霜来子,蜗行雨后涎。新诗才上卷,已得满城传。
  • 闲堂新埽洒,称是早秋天。|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莎台乘晚上,竹院就凉眠。|终日无忙事,还应似得仙。
  • 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身外无余事,唯应笔砚劳。
  • 醉倚斑藤杖,闲眠瘿木床。|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秋茶莫夜饮,新自作松浆。
影相集珍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明清雕字古玉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雕花银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