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籍
轶事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样一样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哈哈大笑。生平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15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诗集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对立面,在数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强烈对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的形象。其体裁多为“即事名篇”的新乐府,有时沿用旧题也能创出新意。语言通俗浅近而又峭炼含蓄,常以口语入诗。他还着意提炼结语,达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讽刺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事藻饰,不假雕琢,于平易流畅之中见委婉深挚之致,对晚唐五律影响较大。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
自到王城得几年,巴童蜀马共随缘。两朝侍从当时贵, 五字声名远处传。旧住红楼通内院,新承墨诏赐斋钱。 闲房暂喜居相近,还得陪师坐竹边。
-
应得烟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寻。闲怜鹤貌偏能画, 暗辨桐声自作琴。长啸每来松下坐,新诗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
-
长安寺里多时住,虽守卑官不苦贫。作活每常嫌费力, 移居只是贵容身。初开井浅偏宜树,渐觉街闲省踏尘。 更喜往还相去近,门前减却送书人。
-
年过五十到南宫,章句无名荷至公。黄纸开呈相府后, 朱衣引入谢班中。诸曹纵许为仙侣,群吏多嫌是老翁。 最幸紫薇郎见爱,独称官与古人同。
-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 波涛初过郁林洲。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
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一行已作三年别, 两处空传七字诗。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 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
-
京城在处闲人少,唯共君行并马蹄。更和诗篇名最出, 时倾杯酒户常齐。同趋阙下听钟漏,独向军前闻鼓鼙。 今日春明门外别,更无因得到街西。
-
由来自是烟霞客,早已闻名诗酒间。天阙因将贺表到, 家乡新著赐衣还。常吟卷里新酬句,自话湖中旧住山。 吴越主人偏爱重,多应不肯放君闲。
-
玉阳峰下学长生,玉洞仙中已有名。独戴熊须冠暂出, 唯将鹤尾扇同行。炼成云母休炊爨,已得雷公当吏兵。 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
-
久持刑宪声名远,好是中朝正直臣。赤县上来应足事, 青山老去未离身。常思从省连归马,乍觉同班少旧人。 遥爱南桥秋日晚,雨边杨柳映天津。
- 续龙爪石壁题句
- 读五贤传偶成五首 其五 咏潘岳
- 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
- 三华院还丹诗
- 府斋岁晏节物感人辄成拙诗二篇上寄昭文相公枢密太尉虽俚调无取亦盍各斐然之义也 其二
- 游道谦庵
- 放鱼歌
- 念佛三昧诗 其三
- 次韵仲弓马上
- 茅斋成乾元圭老以拄杖旄牛拂见遗成二绝句以报之 其二
- 赤松宫
- 次韵彦高占雪
- 永遇乐 苏小小墓
- 阿摩昼经
- 题吴中美水墨扇头
- 过雪舫试龙井茶同张玄超郭次甫作 其二
- 云岳尊先生升任苍梧诗以言别
- 魏太史为其尊公中丞请封册子 其一
- 子夜歌 新秋寄怀主人
- 咏选图六首 其一
- 海棠春 秋海棠
- 如梦令
- 庸庵尚书用瓯北先生韵重游泮宫诗徵和寄答四律 其一
- 高阳台·补幽贞馆图题词
- 题章心斋乡先辈墨稼庐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