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远
文学成就
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他的主要活动在武宗、宣宗两朝,大约在懿宗咸通中辞世。《唐才子传》称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其人品、气度也可从此略见一斑。
李远虽然久居官职,但他的诗则清新可读,内容以描写现实为主。李远注意在意境上有所创新。如《剪彩》诗,前六句尽在于描写女子剪彩时缠绵甜美的情思,宛如一条清清流淌的溪水。末两句紧衔前情,以“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作结,使读者产生骤然幽远的遐思,为之情动,这就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运用上,李远注意选择和锤炼字句,颇见功力。如《增写御容李长史》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很高。他的“杜魄呼名叫,巴江学字流”之语,也曾被宋人魏庆之誉为“绮丽”的唐人典范句法。
李远的作品传世不多。据《全唐诗》载,计有三十五首(其中二首重出于他人集中)及二句残句。李远诗向无单行本,清人席启寓《唐诗百名家集》和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录其诗。
许浑《寄当涂李远》诗称他“ 赋似相如诗似陶”; 《诗治总龟》卷四五引 《郡阁雅谈》谓 “ 李远体物缘情, 皆尽臻妙”, 又引卢尚书哭李远诗云: “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 可见其诗名已重当时。 著有 《 李远诗集》、 《 武孝经》、 《 龙纪圣异历》、 《 历代鸿名录》名一卷。 《 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 全唐文》录其文五篇, 计序二篇, 赋三篇。
李远今存之赋, 以 《 蝉蜕赋》、 《 题桥赋》为佳。《 蝉蜕赋》以蝉的生长阶段为切入点, 写蝉虽小, 却 “ 能变化以知机”, 历经验恶,从时而变, 终能 “ 响绕晴云”, “ 声催晚景”, 实现 “ 飞声而不朽”之愿。此赋以蝉喻人, 隐含士子入世、挣扎、上进、挫抑、出世以及奋进之寄托, 激励士子们刻苦努力, 顺应时势, “ 脱身而奋飞”, 颇含象征味。 《 题桥赋》写司马相如离旧居赴长安之时, “ 别骑留连, 乡心顾望, 铜梁杳杳以横翠, 锦水翩翩而迸浪。徘徊浮柱之侧, 睥睨长虹之上。神催下笔。俄闻风雨之声; 影落中流, 已动龙蛇之状”,借司马相如穷达之变, 表达 “ 警后进而慕前贤”的意旨。
李远的诗赋清丽疏放, 骈俪工稳, 极富艺术感染力。
生平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少勤学, 有大志。 唐文宗大和五年 (831)登进士第。
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旋为福建观察使幕宾。武宗会昌初年(841),官司门员外郎。
公元847年, 唐宣宗李忱即位, 改元大中。大中时期,历司勋员外郎、岳州刺史。大中十二年 (858), 宰相令狐绹奏荐李远为杭州刺史。 宣宗曰: “ 联闻远诗有‘ 青山不厌千杯酒, 白日惟销一局棋’, 疏放如此, 岂可临郡理人耶! ”令狐 答曰: “ 诗人托此以写兴耳, 未必实然。 ”再次进行推荐, 宣宗才说:“ 令往观之。”李远
至杭州,治绩卓著, 颇有政声。后历官忠州、建州、江州刺史, 皆有政绩, 终御史中丞。
-
刘毅虽然不掷卢,谁人不道解樗蒲。 黄金百万终须得,只有挼莎更一呼。
-
鸳鸯离别伤,人意似鸳鸯。 试取鸳鸯看,多应断寸肠。
-
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 荆卿不了真闲事,辜负田光一片心。
-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
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
-
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 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
-
人谁无远别,此别意多违。正鹄虽言中,冥鸿不共飞。 玉京烟雨断,巴国梦魂归。若过严家濑,殷勤看钓矶。
-
绮陌千年思断蓬,今来还宿凤城东。瑶台钟鼓长依旧, 巫陕烟花自不同。千结故心为怨网,万条新景作愁笼。 何时更伴刘郎去,却见夭桃满树红。
-
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 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
-
玉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鸾。错落云车断,丁泠金磬寒。 鹤寻深院宿,人借旧书看。寂寞焚香处,红花满石坛。
- 满庭芳 其一 自宛陵易倅东阳,留别诸同寮
- 胡太傅挽歌二首 其二
- 扇子诗 其七
- 小雪前三日钟冠之约余侍老人行山舟发后洪入杜坞自郑盖庵过阆山趋翔凤山菁山遍览杨坟秀园遂至何山道场山乘兴薄吴兴访玉湖书院水晶境界而归自戊子至庚子阴晴相半胜处辄徘徊赋诗饮酒伟哉观也数诗见后 谨和老人凤口遇雨
- 次韵酬龚深甫二首
- 郭仲质南窗二首
- 饯高仁卿农丞奉使还北
- 八月十六夜邀兆和民服民孝元叔乘潦泛月
- 悼林暕 其二
- 喜从玉壶记忆得周忠介旧寄二诗赋此 其一
- 暮春送孙比部至郡承郡公携觞过访即席口占为赠
- 送王殷良张于皋入闽访李明府
-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二十
- 示光彻
- 送佘通判 其二
- 送弟云霓北归 其五
- 咏蕙兰
- 贺新郎
- 上方寺
- 妙峰山娘娘殿进香
- 秦女卷衣
- 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 谒金门(初春)
- 墙头花二首 二
- 颂古一百首 其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