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李渤

朝代:(唐)

  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并上书言宰臣肖免等尸位素餐,平庸误国,为权臣所顾忌,言其性情粗放,越职言事,出为虔州刺史。长庆元年(821),调任江州刺史。工诗文,书、画亦皆可喜。卒年五十九。
更 多

生平

  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读书处称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时,旧地重游,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书院,修葺一新。至今白鹿洞书还存有纪念李渤先贤祠和后人石雕的白鹿。

  长庆二年,李渤被调回长安,任职方郎中,升迁谏议大夫。敬宗即位,转给事中。因仗义执言,抨击太监横行霸道,并为鄂县县令崔发鸣不平,又出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在桂管二年,因病罢归洛阳。李渤虽被排斥,但谏官继续为其申辨。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


人物评价

  《旧唐书》对李渤的评价是: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挽救时弊,值得尊重。


人物轶事

  李渤到江州不久,发现朝廷管理财政的官员张叔平,不顾百姓疾苦,竟奏征贞元二年(786年)逃户欠款四四0一贯。他体察下情,为民请命,立即上书陈奏“江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年已旱死一千九百多顷”,还要征收三十六前的拖欠,黎民百姓实在负担不了。并在书中表示:如不准奏,“臣既上不副(符合)圣情,下不忍鞭笞黎庶,不敢轻持符印,特乞放臣归田”。在李渤的恳切请求下,朝廷才下旨:“江州所奏,实为诚恳,若不蠲容(免除),实难存济(安顿),所诉逋欠(拖欠)并放(免收)。”

  当年,江州治署城南有一南湖,面积约一千二百亩,东抵北风嘴,西连龙开河,南接山川岭,北依浔阳城。由于湖面宽阔,南来北往行人诸多不便。李渤为了方便行人,遂纠工在湖中筑堤。堤长七百步(约二里),南连山川岭,北接城池的南门口,沟通南北,往来称便。堤上还建桥安闸,控制和调节水位,兼有灌溉农田之利。后人为感谢这位刺史,将新建的堤命名李公堤,外湖名甘棠湖,桥名思贤桥。

【展开内容】
  •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 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 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 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 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 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 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 玄岩丽南溪,新泉发幽色。岩泉孕灵秀,云烟纷崖壁。 斜峰信天插,奇洞固神辟。窈窕去未穷,环回势难极。 玉池似无水,玄井昏不测。仙户掩复开,乳膏凝更滴。 丹砂有遗址,石径无留迹。南眺苍梧云,北望洞庭客。 萧条风烟外,爽朗形神寂。若值浮丘翁,从此谢尘役。
  • 前年别时秋九月,白露吹霜金吹烈。离鸿一别影初分, 泪袖双挥心哽咽。别来几度得音书,南岳知□□□□。 庐山峨峨倚天碧,捧排空崖千万尺。社榜长题高士名, 食堂每记云山迹。我本开云此山住,偶为名利相萦误。 自负心机四十年,羞闻社客山中篇。忧时魂梦忆归路, 觉来疑在林中眠。昨日亭前乌鹊喜,果得今朝尔来此。 吾吟行路五十篇,尽说江南数千里。自怜兄弟今五人, 共萦儒素家尚贫。虽然廪饩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 长兄年少曾落托,拔剑沙场随卫霍。口里虽谭周孔文, 怀中不舍孙吴略。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非论疾恶志如霜,更觉临泉心似铁。第三之兄更奇异, 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肯道王侯身可贵。 却愁清逸不干时,高踪大器无人知。倘逢感激许然诺, 必能万古留清规。念尔年来方二十,夙夜孜孜能独立。 卷中笔落星汉摇,洞里丹灵鬼神泣。嗟余流浪心最狂, 十年学剑逢时康。心中不解事拘束,世间谈笑多相妨。 广海青山殊未足,逢著高楼还醉宿。朝走安公枥上驹, 暮伦陶令篱边菊。近来诗思殊无况,苦被时流不相放。 云腾浪走势未衰,鹤膝蜂腰岂能障。送尔为文殊不识, 贵从一一传胸臆。若到湖南见紫霄,会须待我同攀陟。
  • 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 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 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 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 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 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 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 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 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鴈逢春又北归。|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 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影相集珍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上古雕纹玉环
  • 母子象尊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精品猴面古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