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翁承赞

朝代:(唐)

  翁承赞,字文尧一作饶,闽人。干宁二年,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天祐元年,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王。梁开平四年,复为闽王册礼副使,寻擢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闽卒。诗一卷。 翁承赞,字文尧一作饶,闵人。亁宁二年。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天祐元年。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王。梁开平四年。复为闽王册礼副使。寻擢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闽卒。诗一卷。
更 多

生平

  唐乾宁三年(896年),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被选为探花使,擢博学宏词科,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祐元年(904年),翁承赞奉昭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备受王审知礼待。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自立,国号梁,以翁承赞为右谏议大夫。开平四年(910年),朱全忠以翁承赞为册礼副使,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后朱全忠任命翁承赞为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因朱全忠日渐骄恣,翁承赞辞官回闽。

  翁承赞回闽后,王审知拜他为同平章事,封晋国公,其故里被命名为文秀乡光贤里昼锦庄。为闽相期间,翁承赞建议王审知在福州设立“四门学”,并在所属各州县广设庠序以授生徒,发展福建地方教育。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王审知卒。其诸子为争夺政权而造成混乱,闽政日非,翁承赞称疾致仕,归隐建州(今建瓯),长兴三年(932年)去世,终年73岁。追谥忠献。有诗集,现存诗作120余篇。

  巨隅子三:长承赞、次承裕、三承颖,因其父购寺田筑宅漆林(今福清新厝镇漆林,自古隶属莆田县直至1956年),遂举家迁焉!父巨源,曾任恭王府咨议参军。承赞少时攻读甚勤,立志功名。唐景福元年(892年),应试不第,在长安滞留4年。到唐乾宁三年(896年)才登进士第,以第三名擢为探花使。翌年,又擢博学宏词科,授职为京兆尹参军。由于他学问渊博,文辞清丽,朝贵众口交誉,官职逐步升迁,累官秘书郎、右拾遗。他看到割据一方的藩镇和掌兵弄权的南北司内外勾结,认为这是朝廷的莫大隐患,曾上章抗言:“方镇交结权幸,终必误国”。其直言敢谏赢得朝野的赞许。

  其从子乾度,官左补阙,乾度有子六人: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相继于宋建隆(960-963年)、开宝(968~976年)、雍熙年间(984~987年)双双进士及第。时称“六桂联芳”,宋时建“六桂祠”至今尚存(在今黄石镇清中村)。

  承赞羁留京都多年,觉得自己无补于大局,便萌归思。正好这时昭宗李晔为羁縻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他持节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他便高兴地于唐天佑元年(904年)踏上归程。

  承赞回到福州,备受王审知的礼遇,一再挽留,但他朝命在身,不能久留。又回到长安复命。

  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禅让”,自就帝位,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承赞归梁,被擢升为谏议大夫。这时,王审知为求闽中政局安定,向朱全忠上表纳贡。朱知承赞前曾使闽,便派他为副使。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再次回闽册封王审知为闽王。

  承赞二度回到福州,目睹人民安居乐业,“江山胜往年”,便产生了终老故里的念头,但王命难违,只好“自恨悠悠再别家”,重返开封。

  朱全忠提升承赞为史大夫,加左散骑常侍。但他看到朱全忠日渐骄恣凶悍,难与为治,而王审知却能励精图治,有贤明之称,便不再留恋中朝,毅然辞官返里。

  承赞回闽,王审知即拜他为同平章事,擢居相位,后又晋爵晋国公,并将他的出生地乡名改为“文秀”,里名改为“光贤”,以示荣宠。


翁承赞之功

  他在为相期中,对于审知整饬吏治,发展经济等重要措施,都起了襄助的作用。他建议在福州也设立供庶人入学的“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者”,在各府县广设庠序,做到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村有私塾,海隅闭塞之民智为之一开。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王审知卒,承赞为写墓志铭。

  承赞晚年辞官归隐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同一些僧道交游,过着“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的生活。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去世,享年74岁,安葬在建安新丰乡,追谥忠献。

【展开内容】
  • 龙墀班听漏声长,竹帛昭勋扑御香。鸣佩洞庭辞帝主, 登车故里册闽王。一千年改江山瑞,十万军蒙雨露光。 吟寄短篇追往事,留文功业不寻常。
  • 淋淋霎霎结秋霖,欲使秦城叹陆沈。晓势遮回朝客马, 夜声滴破旅人心。青苔重叠封颜巷,白发萧疏引越吟。 不有惠连同此景,江南归思几般深。
  • 汉皋亭畔起西风,半挂征帆立向东。久客自怜归路近, 算程不怕酒觞空。参差雁阵天初碧,零落渔家蓼欲红。 一片归心随去棹,愿言指日拜文翁。
  • 登庸楼上方停乐,新市堤边又举杯。正是离情伤远别, 忽闻台旨许重来。此时暂与交亲好,今日还将简册回。 争得长房犹在世,缩教地近钓鱼台。
  • 结茅幽寂近禅林,霁景烟光著柳阴。千嶂华山云外秀, 万重乡思望中深。老嫌白发还偷镊,贫对春风亦强吟。 花畔水边人不会,腾腾闲步一披襟。
  • 萧萧风雨建阳溪,溪畔维舟访亚齐。一轴新诗剑潭北, 十年旧识华山西。吟魂惜向江村老,空性元知世路迷。 应笑乘轺青琐客,此时无暇听猿啼。
  • 微宦淹留鬓已斑,此心长忆旧林泉。不因列土封千乘, 争得衔恩拜二天。云断自宜乡树出,月高犹伴客心悬。 夜来梦到南台上,遍看江山胜往年。
  • 泥缄紫诰御恩光,信马嘶风出洛阳。此去愿言归梓里, 预凭魂梦展维桑。客程回首瞻文陛,驿路乘轺忆故乡。 指日还家堪自重,恩荣昼锦贺封王。
  • 力学烧丹二十年,辛勤方得遇真仙。便随羽客归三岛, 旋听霓裳适九天。得路自能酬造化,立身何必恋林泉。 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
  • 江花岸草晚萋萋,公子王孙思合迷。无主园林饶采伐, 忘情鸥鸟恣高低。长江月上鱼翻鬣,荒圃人稀獭印蹄。 何事斜阳再回首,休愁离别岘山西。
影相集珍
  • 青铜飞天神兽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母子象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