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翁承赞

朝代:(唐)

  翁承赞,字文尧一作饶,闽人。干宁二年,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天祐元年,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王。梁开平四年,复为闽王册礼副使,寻擢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闽卒。诗一卷。 翁承赞,字文尧一作饶,闵人。亁宁二年。登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任京兆府参军。天祐元年。以右拾遗受诏册王审知为王。梁开平四年。复为闽王册礼副使。寻擢谏议大夫、福建盐铁副使。就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留相闽卒。诗一卷。
更 多

生平

  唐乾宁三年(896年),翁承赞以进士第三名被选为探花使,擢博学宏词科,授京兆尹参军,累迁右拾遗,户部员外郎。天祐元年(904年),翁承赞奉昭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备受王审知礼待。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自立,国号梁,以翁承赞为右谏议大夫。开平四年(910年),朱全忠以翁承赞为册礼副使,册封王审知为闽王。后朱全忠任命翁承赞为福建盐铁副使,加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因朱全忠日渐骄恣,翁承赞辞官回闽。

  翁承赞回闽后,王审知拜他为同平章事,封晋国公,其故里被命名为文秀乡光贤里昼锦庄。为闽相期间,翁承赞建议王审知在福州设立“四门学”,并在所属各州县广设庠序以授生徒,发展福建地方教育。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王审知卒。其诸子为争夺政权而造成混乱,闽政日非,翁承赞称疾致仕,归隐建州(今建瓯),长兴三年(932年)去世,终年73岁。追谥忠献。有诗集,现存诗作120余篇。

  巨隅子三:长承赞、次承裕、三承颖,因其父购寺田筑宅漆林(今福清新厝镇漆林,自古隶属莆田县直至1956年),遂举家迁焉!父巨源,曾任恭王府咨议参军。承赞少时攻读甚勤,立志功名。唐景福元年(892年),应试不第,在长安滞留4年。到唐乾宁三年(896年)才登进士第,以第三名擢为探花使。翌年,又擢博学宏词科,授职为京兆尹参军。由于他学问渊博,文辞清丽,朝贵众口交誉,官职逐步升迁,累官秘书郎、右拾遗。他看到割据一方的藩镇和掌兵弄权的南北司内外勾结,认为这是朝廷的莫大隐患,曾上章抗言:“方镇交结权幸,终必误国”。其直言敢谏赢得朝野的赞许。

  其从子乾度,官左补阙,乾度有子六人: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相继于宋建隆(960-963年)、开宝(968~976年)、雍熙年间(984~987年)双双进士及第。时称“六桂联芳”,宋时建“六桂祠”至今尚存(在今黄石镇清中村)。

  承赞羁留京都多年,觉得自己无补于大局,便萌归思。正好这时昭宗李晔为羁縻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他持节回闽册封王审知为"琅琊王",他便高兴地于唐天佑元年(904年)踏上归程。

  承赞回到福州,备受王审知的礼遇,一再挽留,但他朝命在身,不能久留。又回到长安复命。

  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禅让”,自就帝位,改国号为梁,定都开封。承赞归梁,被擢升为谏议大夫。这时,王审知为求闽中政局安定,向朱全忠上表纳贡。朱知承赞前曾使闽,便派他为副使。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再次回闽册封王审知为闽王。

  承赞二度回到福州,目睹人民安居乐业,“江山胜往年”,便产生了终老故里的念头,但王命难违,只好“自恨悠悠再别家”,重返开封。

  朱全忠提升承赞为史大夫,加左散骑常侍。但他看到朱全忠日渐骄恣凶悍,难与为治,而王审知却能励精图治,有贤明之称,便不再留恋中朝,毅然辞官返里。

  承赞回闽,王审知即拜他为同平章事,擢居相位,后又晋爵晋国公,并将他的出生地乡名改为“文秀”,里名改为“光贤”,以示荣宠。


翁承赞之功

  他在为相期中,对于审知整饬吏治,发展经济等重要措施,都起了襄助的作用。他建议在福州也设立供庶人入学的“四门学”,“以教闽士之秀者”,在各府县广设庠序,做到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村有私塾,海隅闭塞之民智为之一开。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王审知卒,承赞为写墓志铭。

  承赞晚年辞官归隐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同一些僧道交游,过着“予家药鼎分明在,好把仙方次第传”的生活。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去世,享年74岁,安葬在建安新丰乡,追谥忠献。

【展开内容】
  • 烂熳香风引贵游,高僧移步亦迟留。 可怜殿角长松色,不得王孙一举头。
  •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 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
  • 倚涧临溪自屈蟠,雪花销尽藓花干。 幽枝好折为谈柄,入手方知有岁寒。
  • 斜拂中桥远映楼,翠光骀荡晓烟收。洛阳才子多情思,横把金鞭约马头。
  • 高出营门远出墙,朱阑门闭绿成行。将军宴罢东风急,闲衬旌旗簇画堂。
  • 彭泽先生酒满船,五株栽向九江边。长条细叶无穷尽,管领春风不计年。
  • 炀帝东游意绪多,宫娃眉翠两相和。一声水调春风暮,千里交阴锁汴河。
  • 缠绕春情卒未休,秦娥萧史两相求。玉句阑内朱帘卷,瑟瑟丝笼十二楼。
  • 清霜散漫似轻岚,玉阙参差万象涵。 独上秦台最高处,旧山依约在东南。
影相集珍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雕花银镜精品
  • 母子象尊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
  • 精品猴面古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