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徐玑

朝代:(宋)

  徐玑(一一六二~一二一四),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诗学唐人,与同时赵师秀、翁卷、徐照合称永嘉四灵。以荫入仕,历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县丞。移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宁宗嘉定七年卒,年五十三。有《二薇亭诗集》。事见《水心文集》卷二一《徐文渊墓志铭》。 徐玑诗,以民国南陵徐乃昌影宋刻《永嘉四灵诗》丁集编为第一卷,清顾修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简称顾本)多出影宋本之诗编为第二卷。校以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简称明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展开内容】
更 多

永嘉四灵

  南宋诗坛上,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是温州乐清县人,其他三人是温州永嘉县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宋代永嘉县又是温州州治,四位诗人的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且彼此旨趣相投,创作主张一致,诗风相近,自成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

  “四灵”之说,《礼记》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三辅黄图》曰:“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主。”四位诗人合称“四灵”,盖巧借其名而美其事也。


家族背景

  徐玑其父徐定,福建泉州晋江安海徐厝徐状元人,官居潮州太守,举家由晋江迁居永嘉,住松台里。与徐玑同列“永嘉四灵”的翁卷有一首《晚秋送徐玑赴龙溪丞因过泉南旧里》诗曰:“卷中风雅句,名匠亦难如。远邑亲微禄,他乡过旧庐。程途多见菊,行李半担书。未信文明代,无人荐子虚。”诗题中的“泉南旧里”和诗中的“旧庐”,点明徐玑的故里就在泉州(泉南),而徐玑在赴任龙溪县丞时曾回过晋江徐状元巷旧居。

  徐玑还著有《泉山集》,泉山即泉州郡北之清源山,可见徐玑虽身寄于外,仍不忘祖籍。生平徐玑因父亲“致仕恩”而得职。他沉浮于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百姓办过不少有益之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移永州(今属湖南)司理参军,当地官兵大抓平民催取赋税,徐玑一一查明,予以释放。

  为龙溪(今福建漳州)县丞,乡里豪富强占陂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今湖北郧县东)令,改长泰令,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卒/《永嘉四灵诗》收徐玑诗二卷,仅存一卷;又有《二薇亭集》,存诗164首。另据清朝四库全书所记,徐玑有《泉山集》,当时已佚。徐玑也喜欢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


文学创作

  徐玑和他的三位同乡好友——字灵晖的徐照,字灵舒的翁卷,号灵秀的赵师秀——并称“四灵”,开创了所谓“江湖派”。“四灵”学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的作风,题材窄,诗境浅,甚至流于琐屑,徐玑自不例外。五律可诵者如《黄碧》:“黄碧平沙岸,陂塘柳色春。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鸡犬田家静。桑麻岁事新。相逢行路客。半是永嘉人。”七绝可诵者如《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徐玑著有《泉山集》,已佚。其《二薇亭诗》1卷,有《敬乡楼丛书》本,亦收入读画斋刊本《南宋群贤小集》中。

【展开内容】
  • 壁立青山带峡溪,閒云尽日自高低。知他春树深多少,应有清猿在里啼。
  • 一雨郊原绿,高田水过低。荷锄烦稚子,馌亩伺良妻。老去知谁许,归欤得自犁。缓行溪上石,吟咏到鸦栖。
  • 十日清溪路,新春细雨天。绿波随棹起,白鸟望舟眠。麦秀初如草,云浓半是烟。明朝可遵陆,还忆此江边。
  • 庭深自无暑,苔径复萦纡。宾客不长到,儿童亦可娱。荷花晴带粉,蒲叶晓凝珠。与尔城闉隔,兹欢想不殊。
  • 瀑水数千尺,何曾贴石流。还疑众山坼,故使半空浮。雾雨初相乱,波涛忽自由。道场从建后,龙去任人游。
  •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地僻春犹静,人闲日自迟。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 惟诵天童咒,饮泉能不饥。只缘多自誉,翻以致人疑。赋质全如鹤,谋生却似龟。绿华通籍后,会报女仙知。
  • 中川人语别,南国夜何其。江迥风来急,山低月落迟。缆从前浦远,角在古城吹。五亩耕锄地,何当手共治。
  • 秋在湖楼正可过,扁舟窈窕逐菱歌。淡云遮月连天白,远水生凉入夜多。已是高人难会聚,矧逢佳节共吟哦。明朝此集喧城市,应说风流似永和。
  • 五字极难精,知君合有名。磨砻双鬓改,收拾一编成。泉落秋岩洁,花开野径清。渐多来学者,体法似元英。

1 2 3 4 5 6 7 >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斗彩鸣凤盘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上古雕纹玉环
  • 精品猴面古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