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叶梦得

朝代:(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展开内容】
更 多

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
【展开内容】
  • 赫日真能永,微风亦自凉。故应便北户,何敢厌东墙。汲水聊为戏,翻书却未忙。平生閒与懒,并觉味兼长。翰墨他生业,山林晚岁心。那知身已老,但觉意增深。捉麈谁能话,扶筇可细寻。晚来庭鹊喜,似恐有归音。
  • 岩石三年别,君恩未许归。从谁寻草径,为我款荆扉。旧绕山千叠,新添竹一围。故人如见问,端欲挂朝衣。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弄孙那得见,将母竟难谐。已绝功名望,犹疑出处乖。此心终未稳,何处复安排。插架环千轴,传家有旧书。展舒惭几案,凉曝阙庭除。破屋防悬溜,残编足蠹鱼。好须重检校,扃锁莫令疏。细路穿南岭,新松几许长。毋庸驰马足,祇拟转羊肠。便作高亭好,初非乱石妨。两溪浑在眼,似欲见帆樯。
  • 制作三王旧,忧勤一纪馀。岂惟成礼乐,真欲混车书。黼扆犹丹陛,飙轮忽紫虚。帝乡归路稳,无复顾楼居。帝业承瓜瓞,天伦映棣华。千年垂接统,四海自为家。毕郢终何恨,苍梧邈已赊。庙壖惊指顾,行路泣悲笳。脱屣初无恋,遗弓故不忘。金盘徒自耸,玉椀且深藏。付托归真主,经营有旧章。柏城森渭水,空愧寝中郎。卜宅轩台近,因山禹穴深。缀衣惊在匣,黄屋本非心。海阔青云隔,天高白日沉。秋风无马迹,惆怅属车音。浴殿陪书诏,甘泉忝侍臣。虚传游帝所,不复从时巡。效死终何日,馀生漫此身。攀髯如已矣,挥涕洒江滨。
  • 老罢那知力已疲,君恩误遣出车诗。金汤自巩中原地,熊虎空高大将旗。江海百神朝魏阙,风云千里护彤墀。白头再启征西将,深愧甘棠咏去思。推毂何堪付老儒,腰间仍佩玉麟符。千门万户照天阙,二水三山非故庐。谈笑定谁能却敌,衰慵真自笑非夫。淮南金鼓连沧海,为趣嫖姚速破胡。
  • 稍喜胡尘欲渐清,离宫双阙照层城。不惊巷陌铜驼没,自愧儿童竹马迎。衰谢讵堪仍簿领,病慵久已废杯行。三山不动潮头过,汹汹江流自不平。行歌坐啸往来频,俯仰之间迹已陈。可是犹思建邺水,却应喜近洛阳尘。十年遍阅三行阙,四海奔驰一老臣。未有夷吾在江左,柴车空换两朱轮。
  • 早时物望冠陈留,晚悟禅心更不流。安用前身真阮籍,久知此道得孙休。千年会有归来鹤,万事元同不系舟。邂逅一庵随地有,不妨衲被对蒙头。已议营屯列上留,稍欣群盗障横流。三时旧业终应在,万里长征亦少休。和策但令均挟纩,壮图何用辄焚舟。东都自是兴王地,虎踞宁须问石头。
  • 江上西风万里秋,际空高浪汹回流。他时誉贼真非策,此日摧锋盍有谋。天险漫能凭故国,陆沉端复恨神州。将军竞绾封侯印,谁为吾君更解忧。萧关陇水隔天区,壮士何人是破奴。一日顿传三节度,十年空斗五单于。坐谈激烈心犹在,疲俗彫残喘未苏。安得仓箱盈百万,少令天下足军储。
  • 一战聊麾十万师,西来捷报走黄旗。六骡壮骑终须去,九虎将军亦谩为。面内疲民元不改,从中胜算自无遗。临轩想见天颜喜,百辟欢声动玉墀。蛇豕何知阚近坰,且欣鏖战扫膻腥。寄声急走破羌帖,归路还经征虏亭。多难兵间头更白,放怀物外眼终青。花残不负岩边约,更看前焚老上庭。
  • 衰病侵寻岂故时,暮年怀抱祇公知。彊论出处初无意,底有文章更好奇。王气山川元自壮,归心茅竹敢嫌卑。中原趣下王正历,尽使遗民复汉仪。汉道中兴此一时,虞亡不腊尔何知。地中鸣角无多怪,堂上论兵固有奇。梦栎那求梁栋远,抢榆正羡羽翰卑。淮阳汲直犹高卧,愿看箫韶集凤仪。
  • 官舍如何有草堂,野人熟处是难忘。池开月映千山迥,槛静风生六月凉。幽径也从穿别圃,小舟还似过横塘。深知幕府文书省,尽付甘眠亦未妨。密覆荒茅已数重,中开别户更相容。苦无公事妨人乐,多有清闲借客慵。南浦潮平分剩水,北山路近得青松。怪翁归意何能缓,新筑高台见卧龙。
影相集珍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鎏金卧犬兽雕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上古雕纹玉环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