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叶梦得

朝代:(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展开内容】
更 多

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
【展开内容】
  • 一勺清甘寄悟真,觉城东路更相邻。台倾劫火无遗烬,地转奔风有伏轮。但遣篮舆从太守,深知幕府尽诗人。登临莫忘千秋意,不必山阴记暮春。欲眠遣客笑吾真,爱酒空床羡汝邻。归计已甘从短帽,倦涂何止畏奔轮。高车不用三千客,净社须期十八人。尚许一樽仍破戒,黄柑催酿洞庭春。
  • 叶底黄鹂一再鸣,故知久住识人情。习家池馆元无禁,应笑山公自懒行。老木参天拱十围,何妨桃李间相依。却怜韩令功如许,不为山丹少霁威。
  • 为山亭下小巑岏,只欠萧萧竹数竿。但遣飞流时漱玉,且将归思为翁宽。微风似与洗庭除,石枕蛮藤不负予。八尺方床聊已足,可须仍要读残书。僚吏相哀白事稀,抱琴时自弄清徽。何妨共倒樽中渌,不怕鸣驺问道归。膻秽初闻颍水清,东君更复过蒙城。应须鄂渚兵同入,贼垒聊烦尽刬平。使节交驰数路分,颇知旰食念前军。疾须图上金城策,一见真堪胜百闻。
  • 涧下流泉涧上松,清阴尽处有层峰。应知六月冰壶外,未许人间得暂逢。忆向中流置竹床,万钱无处买清凉。只今路断无来客,自拨新篘醉几场。
  • 戏弄扁舟泊宅村,却寻三径筑茅墩。云边此意真谁解,剩作新诗与细论。水槛新开似浣花,傍溪须更作浮槎。祗应屡费王弘酒,时要清樽对落霞。不惜囊钱信手空,荒田却拟望年丰。天公可是怜风月,判遣诗人一例穷。卢橘杨梅已及时,我归先自在前期。平生不作宣明面,浪愧将军建鼓旗。
  • 自我离山间,忽已两改月。饥人不忘食,未坐先已说。家僮挟书至,惊起慰愁绝。推寻到鸡犬,问讯穷曲折。此生岂多为,一壑万虑灭。可能复大错,更铸八州铁。汝归马蹄轻,初不恨触热。殷勤报松竹,吾岂成久别。端居探幽奇,自谓略已遍。昨登西山巅,雄绝昔未见。溪湖莽吞吐,云物纷百变。乃知十年间,尚或遗胜践。巢成辄弃去,我岂秋社燕。为吾课童仆,开辟尽二面。莫言羊肠险,径小烦屡转。杖藜不用扶,吾脚犹尔健。生长在山间,从翁守蓬户。人言膏粱子,粗免污纨裤。官居无多恋,暂止复遽去。家法恐未传,此心良已素。义禅晚从我,似识此间趣。西岩郁嵚岑,久断俗子路。聊持山中节,为我主留务。封陲际湖海,云月皆所部。
  • 老农酣歌望扪腹,旱魃何为敢予毒。九渊再拜款神龙,仰空但见屯云簇。天公爱民亦自惜,我愧无功神弗福。愿看一洗注天瓢,未须震暴如车轴。今年淮西蹙胡骑,王师尽扫无馀类。武王伐纣报丰年,今者骄阳岂天意。东求三茅西采石,塔中至人肯徒视。明朝掣电骇翻盆,妇子犹能饱遗滞。
  • 苗当七八月之间,甘膏不濡何太悭。飞尘蓬勃昼欲暝,坐视云物占群山。五日一风十日雨,天方勤民辅明主。作书未敢颂风伯,寄谢群龙少劳苦。群龙分驰不难兴,喷薄云雾随飞腾。中田勿忧龟兆坼,倏忽便看盈沟塍。老农何功报神力,但趣官租饱军食。中原卷尽胡无人,尔土明年更开辟。
  • 闻道今年春信早,梅花不怕余寒。凭君先向近南看。香苞开遍未。莫待北枝残。 肠断陇头他日恨,江南几驿征鞍。一杯聊与尽余欢。风情何似我,老去未应阑。
  • 何处难忘酒,朱夏日偏长。湖山地胜潇湘,十里芰荷香。柳外新蝉惊晚,楼上疏帘重翠,簟枕晚生凉。纨扇摇霜月,曲水泛流觞。 流年去,今古梦,几千场。虚名浮利,输却几许好时光。幸有碧云深处,存取朱颜绿鬓,流落又何妨。莫厌人间世,频入醉中乡。
影相集珍
  • 上古雕纹玉环
  • 明清雕字古玉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雕花银镜精品
  • 精美青花瓷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