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钥
个人成就
藏书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唯一之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
舅甥相与自垂髫,游宦归来鬓已凋。坐上可无车武子,酒酣时赖盖宽饶。喜公自此驱千骑,顾我从今守一瓢。间与适斋同怅望,草堂樽酒幸清朝。
-
忧国鬓先雪,爱君心似丹。旌麾虽自适,怀抱未全宽。直道任三黜,故人怜一寒。濛阳毋久驻,旋复簉鹓鸾。
-
花披催蝶舞,柳暗受莺迁。过眼忽新梦,回头谁少年。溪云随笋供,山雨近梅天。诗思正无赖,一声来杜鹃。
-
飞花一片减风光,不待红稀意已伤。今岁馀春能几许,浮生此日更须忙。陇头有雨麦初秀,林下无人兰自芳。夜倚疏棂诵佳句,好风如水月如霜。
-
君向潇湘忽语离,江城离思乱云飞。传闻楚俗尤凋瘵,勿以秦人视瘠肥。宰县要寻行志处,监州空有负丞讥。此行得句须频寄,直到衡阳有雁归。
-
襟带长淮地望崇,勋名当继古英雄。吴人止解依濡坞,晋将才能过八公。可但绥怀边境静,直须经略朔庭空。折冲不必居遐徼,颇牧尤当在禁中。
-
少年文价重神京,游宦还闻政有声。南省但推韩吏部,北方犹问赵先生。人传殿上三千牍,上喜胸中十万兵。暂辍望郎分帅阃,淮南草木更知名。
-
君来入幕恰三年,我幸投闲识此贤。婉画时时因事见,素风凛凛信家传。易林律本君须寄,月窟天根语未圆。问讯难兄无恙否,相忘千里各瀛壖。
-
分教分符恰五年,异乡几若故乡然。归来几作池塘梦,送别欲随驺御仙。目断甘林应饱熟,手栽栾实想芳鲜。邦人若问老州牧,为说清霜绕鬓边。
-
不用匆匆恨别离,版舆春昼綵衣随。往题斯立蓝田壁,更访清真溧上诗。公事毋庸蘖牙角,邻封真是和埙篪。日哦新句频相寄,明月清风慰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