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 多
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
诏许归耕荷圣王,又扶衰病过南方。|幸亲博洽前无辈,每叹平反后必昌。|请雨頼公诚独至,回天愧我德多凉。|作诗志喜亲衔袖,玩把浑如七宝装。
-
蝼蚁何能格上穹,况于三伏蕴隆中。|瓣香载走神龙庙,法象俱来大梵宫。|出岫金身能普济,临池玉醮可幽通。|尚凭使者疎寃狱,歌舞丰年与众同。
-
皇上焦劳冠百王,精求肤使惠南方。|驱驰靡惮周原隰,敛散尤高汉寿昌。|属邑近方忧水涝,单车不复待秋凉。|公余更有惊人句,为解尘怀倥偬装。
-
灾祥何必问圆穹,自是承流得失中。|旱魃凭谁投远裔,灵科聊复启仙宫。|天怜南国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浍通。|多谢宗英相慰劳,也应休戚略相同。
-
瞻仰虽勤隔壤穹,此诚何自达天中。|幸凭今日皇华使,不假当年帝释宫。|人道苏天真广大,岁逢商旱得流通。|欲知八郡生灵喜,七月兴歌我稼同。
-
赫赫炎官未退藏,祈禳已尽别无方。|忽施润泽环千里,再使荣华及百昌。|未问民天无欠阙,且欣心地得清凉。|一杯预作秋成庆,草草盘飧不用装。
-
愁叹何繇达灏穹,秋成恐堕渺茫中。|五龙偃蹇藏深庙,六佛慈悲会一宫。|帝勅名山诸洞闭,醮开太乙独函通。|应怜赤子车中鲋,为激西江遍处同。
-
江海人推百谷王,可无膏泽惠炎方。|五龙行水苏将槁,万顷秧田喜寖昌。|不用饮冰祛内热,急须沽酒做新凉。|却愁好雨催诗句,愧乏良材取次装。
-
周家重谷业陈王,天亦哀民救此方。|一雨如倾过众望,三登可卜见时昌。|固知福地长无歉,尤喜炎天预借凉。|耆老首为乡曲贺,唾成珠玉巧于装。
-
十万农租要纳王,望霓虽切雨何方。|桑林敬体皇心祷,云汉终歌国祚昌。|坐使里闾消叹息,幻成境界得清凉。|欲知千里人情共,盈袖新诗已可装。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