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李纲

朝代:(宋)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更 多

成就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李纲有著《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文章、歌诗、奏议百余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札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系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的记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料。


生平

早年经历
  李纲祖籍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父亲李夔,是北宋龙图阁待制。
  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进士及第。政和五年(1115年),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宣和元年(1119年),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抵抗金兵
  宣和七年(1125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
  赵桓(宋钦宗)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金兵。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

宦海沉浮
  金兵撤离之后,李纲即遭到宋廷投降派的排斥和诬陷。靖康元年(1126年)五月,宋廷强令李纲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驱赶他出朝。李纲就任后,宋廷又事事加以限制,使宣抚使徒具空名,无节制军队之权。李纲被迫于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辞职,旋又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再谪夔州(今重庆奉节白帝城)。
  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任命他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宋朝皇室南渡以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另建朝廷。建炎元年五月甲午(1127年5月5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首先,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抑郁而终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罢观文殿大学士,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居住鄂州,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建炎四年(1130年),遭贬流放遇赦后,隐居泰宁丹霞岩。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


轶闻故事

滞留雷州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李纲被贬海南,因海南有黎族人做乱,就在雷州停了下来。传说李纲在雷州,寓居西关天宁寺一间一丈见方的禅房内。
  在雷州滞留约一年的时间里,李纲先后写了《论语详说》十卷、《易传内篇》十卷、《外篇》十二卷。还写了20多首诗歌。
  李刚受既是福建同乡、又是京师同窗的湖光岩楞严寺长老释琮之邀到雷州府遂溪县的湖光岩一游。与僧月下对饮,互说世道世情,畅饮行吟。明代万历年间的高州、雷州两府的地方志,就收有李纲在居留期间写的《天宁寺阁提花》与《赠琮师》。

贬琼一月
  建炎三年(1129年)11月25日,李纲和儿子渡海抵达琼州(今海口)。传说李纲一上岸,马上就入乡随俗,嚼起了槟榔果。父子俩向人打听去万安军如何走,当地人告之:万安离此地还有五百里,是罕有的敝陋之地,那里根本找不到生活用品,走山路还会遭劫。于是李纲登上东山岭,准备皈依佛门,就在刚要削发之际,被方丈一眼看出其“尘缘未了”,不肯为之剃度。李纲无奈,只好在寺中带发修行。就在修行的第三天,朝廷发来公文,:李纲被皇上赦免,准予放还,居住在何处自便。李纲父子俩听到赦免消息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而是在海南逗留了一个多月。在李纲的诗歌总集《梁溪先生文集》中,共收录有建炎三年冬至之后,与渡海及海南有关的诗九首,可从中约略知道李纲在海南的行迹。


后世纪念

李纲墓
  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故将李纲葬于福建闽侯县大嘉山南麓。李纲墓于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花费十几万元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

忠定公祠
  李忠定公祠座落于邵武市的李纲路。始建于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系朱熹在邵武讲学倡修的,并为之撰书建祠碑记,后毁。宋景定间(1260年-1264年)迁建于城东行春门外。元至正十六年(1729年)又移建于樵溪书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书院为府学,祠遂废。明正统四年(1439年)复建于府学大成殿之东,成化六年(1470年)迁建樵溪四曲之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于现址。其后历乾隆、道光至民国间都有多次修缮。1983年予重新整葺,辟为“李纲纪念馆”。

【展开内容】
  • 铿然一叶已惊秋,况复纷纷巧见投。振槁不禁风淅淅,催寒长共雨飕飕。洞庭波起初微脱,云梦霜高浩不收。舞砌穿帷不须扫,萧骚从伴逐臣愁。
  • 衡山之陬湘水滨,道林岳麓天下少。蟠冈复岭相掩重,石磴松门递萦绕。经行多在烟霭间,台殿半开云木杪。衲僧宴坐禅寂馀,朝磬暮钟清杳杳。凭高旷望楚天阔,志气已逐飞鸿矫。橘洲枫浦指顾中,俯视更觉长沙小。风樯浪舶千艘屯,丹楼粉堞百雉缭。苍茫晓色散平川,点缀残霞映疏蓼。从来篇翰谁最优,沈宋杜韩争表表。古今尘迹散烟云,独有斯文传不了。隔年清赏回首空,斯欲再游真漭渺。苍梧九疑云漠漠,青草洞庭风袅袅。有时幽梦一到之,觉来枕席清秋晓。人间万事不由人,安得忘情逐猿鸟。
  • 楚怀听秦诳,身作咸阳鬼。当时屈原争,坐困椒兰毁。襄王复不悟,远作江南徙。行吟沅湘间,形槁颜色悴。著书称离骚,风雅齐厥理。鸱鸮况小人,鸾凤喻君子。眷眷不忘君,一篇三致意。纫兰采杜若,冠佩空自伟。举世混浊中,谁与同乐此。忠臣会遇难,千古共一轨。人情疏鲠亮,物能使软美。存亡反覆间,悔及良晚矣。嗟嗟屈子心,芳洁畴与比。日月可争光,尘垢安能滓。聊从太史卜,肯逐渔父醉。甘葬鱼腹中,怀沙汨罗水。千秋身后名,芬馥同茝芷。夫岂椒兰徒,据势长不死。
  • 贾生公辅器,弱冠游汉廷。高论帝王略,妙极理乱情。出意对诏令,惊倒诸老生。从容画筹策,籍籍飞英声。是时汉初定,颇杂秦霸称。力还治古制,物物与正名。改朔易服色,庶几礼乐兴。仪章悉草具,舆议当公卿。岂知绛灌徒,谮毁如建瓴。天子疏不用,谪去长沙城。翩然渡湘水,投书吊屈平。弃鼎宝康瓠,铅刀钝青萍。微言岂悼屈,聊复以自评。长沙地卑湿,安得寿且宁。及观鵩鸟赋,颇觉生死轻。晚奉宣室对,夜半前席听。文帝岂易遇,所言略施行。虽不位卿相,儒者良已荣。梁王坠马死,泣涕亦伤生。受任乃如此,孤忠本精诚。奈何君臣义,浇薄返不明。缅怀古人心,使我气拂膺。
  • 祢生抱逸韵,乃是古之狂。负才颇傲物,齿少气方刚。怀刺游许下,漫灭竟摧藏。肯从屠沽儿,借面与吊丧。伟哉孔文举,国宝借路傍。上书荐一鹗,欲使观翱翔。振翼云汉间,永垂虹蜺光。飞兔与腰袅,灭没不可望。观其慰辞荐,器识岂易量。平生轻魏祖,纵口成否臧。召令为鼓吏,阅试当改装。蹀?初散步,掺挝作渔阳。声节既悲壮,容态随低昂。岑牟与单绞,裸袒易故裳。却来坐军门,画地声琅琅。曹瞒黠如鬼,嗜杀犹虎狼。缩手不敢动,送与刘及黄。娱宾赋鹦鹉,节奏陵笙簧。援笔不加点,粲然已成章。高才竟为累,兰麝空馀香。至今鹦鹉洲,葭苇秋苍苍。丑哉杀士名,千古不可忘。
  • 贞观萃群英,实为太平基。褚公初侍书,遂以鲠亮知。谏疏屡献纳,对扬竭论思。翩如丹山凤,来为箫韶仪。飞鸟自依人,此言已堪嗤。更云谮刘洎,厥理尤足疑。贤者虽已矣,可以此心推。薰莸难共器,枭鸾不同栖。故令敬宗辈,污染成瑕疵。我观永徽间,武氏盗政机。祸端始床第,几使国祚移。当时河南公,力诤伏丹墀。顿首愿还笏,丐身田里归。义气动人主,回天初庶几。鄙哉英公绩,一言遂成非。坐令牝鸡晨,啄丧靡有遗。元勋顾命老,远窜湘江湄。茫然不复召,讵忆抱颈时。卑湿所不堪,须发尽成丝。至今潭府帖,志士生长悲。
  • 子美以诗鸣,今古无对手。当时谪仙人,长句颇先后。精深律切处,故自非其偶。而况郊岛徒,何敢窥户牖。有如登岱宗,众山皆培塿。又如观武库,剑戟靡不有。高辞媲丘坟,古意篆蝌蚪。苍苍雪中松,濯濯风前柳。云烟纷卷舒,雷电划奔走。澹然众态俱,沾丐随所取。平生忠义心,多向诗中剖。忧国与爱君,诵说不离口。饥寒窘衣食,容貌村野叟。自以稷契期,此理人胜不。中兴作谏臣,戎马方践蹂。上疏救房琯,亦足知素守。一跌不复振,造物意岂苟。欲使穷吟哦,专志如矇瞍。辛苦盗贼中,妻子或颠仆。布衾冷似铁,晨爨乏升斗。冒雪斸黄精,呼儿理鱼笱。萧条秦陇间,不废诗千首。依严遂入蜀,幕府备宾友。草堂浣花溪,颇复事南亩。乱离又飘泊,累若丧家狗。云安曲米春,巫峡风土陋。扁舟下瞿唐,留滞湖湘久。家事竟何成,丹诀空系肘。凄凉耒阳县,醉死竟坐酒。虽烦微之铭,不返鄠杜柩。谁将樽中渌,一酹泉下朽。诗篇垂琳琅,长作蛟龙吼。
  • 湘妃庙貌枕江湄,不见当年鼓瑟时。玉佩风摇云冉冉,翠帷烟湿草离离。凄凉清泪留班竹,寂寞深林叫子规。断简遗编杳难考,无人为立退之碑。
  • 洞庭渺漭芦苇秋,九疑联绵烟霭浮。重瞳一去不复返,苍梧云物空疑愁。两阶干羽久寂寞,千古夷夏相仇雠。安得垂衣转琴轸,薰风为解吾民忧。
  • 登楼窥洞庭,沧波渺无际。波间起飞龙,惨澹带云气。云雷倏变灭,天水共澄霁。矫首望君山,镜面青螺髻。
影相集珍
  • 飞天神马金带
  • 鎏金卧犬兽雕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斗彩鸣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