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寅
行政思想
纵观胡寅思想,我们可以对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的主要特点作一小结:
第一,其思想始终以“尊王攘夷”为其宏旨。维护宋王朝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这是胡寅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也是其终点。无论是修内政,还是平内乱、攘外夷,其根本目的都是想恢复北宋王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并力图实现其理想中的统治模式。
第二,轻民思想。对于下层民众,胡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他也曾上书建议统治者爱民、以民为本,但他仅仅把民众看作是被统治的对象,只要求统治者作到使民不乱即可。“固结百姓将离之心,勿致溃叛,乃爱民之实也”。他还认为民众是是非之端,“凡事皆本于民,无民则无事,无事则无官,而民终不能无也,故因事建官,使民出粟以养之事治则足矣”。民众奉养官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对于人民的起义理所当然地应予以镇压。可见胡寅地行政思想指向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这完全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现实体现,走的是修、齐、治、平的思想理路。
第三,坚守儒家传统学说。胡寅论事皆以儒家元典为据,其言行皆以礼为守则。湖湘学派务实的思想、原始儒家身体力行的实践思想在其身上明显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胡寅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儒家。但是正因为如此,胡寅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对王安石的变法和其新学都有所排斥,他要求的是用儒家传统的治世之道来拯救南宋王朝衰亡的命运。然而其学说多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后人这样评价他所著的《读史管见》:“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人人责以孔、彦、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于窒碍而难行。”这也可以作为对胡寅整个思想的一个评价,虽然此评有刻意抨击宋明理学之嫌,但也有可借鉴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深深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辽、金等国强悍的攻势相交织而形成的强弱鲜明对比为其背景的,而其思想源头则终归于儒家正统元典。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特有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新儒学的兴起是否因单纯的道统延续的使命感使然;近世以来的实学救国思想的渊源何在;儒学的真正意义或其真谛是什么,等等。胡寅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我们如何去正确、客观地对待他以及他所反映的历史和由他而引发的思考,这是应该继续深入探讨的。
-
石滑梯山祗自疲,谁云此法妙难思。便教元亮荒三径,也胜杨朱泣两岐。
-
衣薪难以大留形,破石空山浪予名。倘信此心无起灭,一身那得有三生。
-
大林深护栋梁材,蔽日韬风万壑哀。不见斧斤寻谷去,只看薪槱出山来。
-
仰止春风泼黛山,亦应秋色两难攀。祗嫌痼疾烟霞上,且爱陶镕水石间。
-
莫惊绿叶衬玄霜,更上幽人白玉堂。为与苍官论久要,笔端应借远烟香。
-
老干枯枝傲雪霜,何人写影向华堂。为君补缀枝头叶,坐觉春风细细香。
- 城南武威楼成,守帅余廷心自安庆使人索诗
- 喜晴
- 赠任昉诗
- 刘驸马水亭避暑
- 游仙词三十三首 其十七
- 水调歌头 其一
- 咏史 其二
- 次韵如岳醵饮西峰寺分韵成诗十四首见寄 其三
- 十月晦日同一属官刘司户师教授孙司理游九顶山登万景楼分韵赋诗得游字韵
- 梅花集句 其二○二
- 留别刘珥江
- 臬署閒居偶成二绝 其一
- 余自三月朔抵留任于今百三十日矣中间所见所闻有可忧可悯可悲可恨者信笔便成二十绝句至于适意之作十不能一亦见区区一段心绪况味耳 其九
- 戊午中秋明府兄携诸侄省试枉诗见怀次韵奉答
- 太和县
- 旅中偶读元次山西阳城之诗追忆旧游拟作四首 其四 三里村
- 题钟山新寺后三日钦蒙圣制和章感遇之馀谨再用韵赋
- 泊舟石钟山下作 其三
- 送金竺虔之官闽中
- 读曲歌八十九首 其十七
- 兰亭诗
- 相和歌辞。蜀道难
- 题故人所居
- 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
-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