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寅
行政思想
纵观胡寅思想,我们可以对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的主要特点作一小结:
第一,其思想始终以“尊王攘夷”为其宏旨。维护宋王朝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这是胡寅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也是其终点。无论是修内政,还是平内乱、攘外夷,其根本目的都是想恢复北宋王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并力图实现其理想中的统治模式。
第二,轻民思想。对于下层民众,胡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他也曾上书建议统治者爱民、以民为本,但他仅仅把民众看作是被统治的对象,只要求统治者作到使民不乱即可。“固结百姓将离之心,勿致溃叛,乃爱民之实也”。他还认为民众是是非之端,“凡事皆本于民,无民则无事,无事则无官,而民终不能无也,故因事建官,使民出粟以养之事治则足矣”。民众奉养官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对于人民的起义理所当然地应予以镇压。可见胡寅地行政思想指向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这完全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现实体现,走的是修、齐、治、平的思想理路。
第三,坚守儒家传统学说。胡寅论事皆以儒家元典为据,其言行皆以礼为守则。湖湘学派务实的思想、原始儒家身体力行的实践思想在其身上明显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胡寅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儒家。但是正因为如此,胡寅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对王安石的变法和其新学都有所排斥,他要求的是用儒家传统的治世之道来拯救南宋王朝衰亡的命运。然而其学说多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后人这样评价他所著的《读史管见》:“寅作是书,因其父说,弥用严苛。大抵其论人也,人人责以孔、彦、思、孟,其论事也,事事绳以虞、夏、商、周。名为存天理,遏人欲,崇王道,贱霸功,而不近人情,不揆事势,卒至于窒碍而难行。”这也可以作为对胡寅整个思想的一个评价,虽然此评有刻意抨击宋明理学之嫌,但也有可借鉴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胡寅的社会行政思想深深根源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南宋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辽、金等国强悍的攻势相交织而形成的强弱鲜明对比为其背景的,而其思想源头则终归于儒家正统元典。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一特有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新儒学的兴起是否因单纯的道统延续的使命感使然;近世以来的实学救国思想的渊源何在;儒学的真正意义或其真谛是什么,等等。胡寅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理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我们如何去正确、客观地对待他以及他所反映的历史和由他而引发的思考,这是应该继续深入探讨的。
-
穿壁扶苏稍避霜,干霄形势自堂堂。如何耿介琅玕色,也带双鸦宝墨香。
-
扫尽鹅溪匹练霜,未知三尺映茅堂。此君不是尘中物,何必区区较色香。
-
叶染青云节抱霜,一枝聊寄墨君堂。故园根拨依然在,会见龙孙脱箨香。
-
夙有水云趣,倦游尘土间。冲山为谁秀,几案我江山。
-
湘君谁识是皇英,占得君山冷淡青。月满湖平相照处,姮娥应得见娉婷。
-
支川千百欲归东,不得江湖不会同。可但中流能击楫,也知高浪要乘风。
-
异代纷争战伐多,楼船赢负倚苍波。如今天险如平地,雠虏深谋只用和。
-
雨细云轻隐隐雷,东君行乐正徘徊。欲教游客留连醉,须放名花次第开。
-
莫笑游人冷落时,风光流转不须疑。去年草色空成恨,今岁花光又满枝。
-
年年绿水送残红,不怨东君只怨风。芳草连云愁更远,劝君当醉万花中。
- 丹元子步天歌 其二 北方七宿
- 诗偈 其一一七
- 游黄山留题
- 五和二首 其一
- 寿尚书意一先生
- 阻风雨辟邪渡寄王仲成
- 送周灵运入闽浙
- 晚泊二绝
- 高座寺
- 病间奉和大司马秦凤山祈雪有应之作
- 别朱大
- 雪中同陆华甫泛舟章江忆曾与华甫自广陵冒雪渡扬子过白下
- 杨太后
- 制府姚江王公疏荐地方人才谬以见及注曰原任贵州平越府知府张萱学穷二酉胸富五车岭南开著述之宗天北起斗山之望即未报闻第草莽之臣获以姓名从诸名流入公夹袋亦感恩知己矣赋此寄谢 其四
- 端州数访卢易升不遇其子体璋留饮十日赋诗寄谢
- 偶柬邓伯乔先生
- 正钗联句
- 送子与 其二
- 四臣咏 其二 陈文恭献章
- 卧病五羊闻故人蔡艮若之子约行授室情不自已伏枕上得二律感叹遂多勿作寻常诗读也二首 其一
- 柳梢青 其二 关盼盼
- 相和歌辞 决绝[词]三首 一
- 兵要望江南 占霞第六(京本列第二十六○十一首) 六
- 出门 其三
- 竹院晁学士挽诗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