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杨亿

朝代:(宋)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更 多

文学成就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以学习贾岛、姚合为主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杨亿为首的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昆体虽然没有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它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轶事

  杨文公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 “德迈九皇”读音很像 “得卖韭黄”(韭菜的根叫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一句改掉了。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出,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生平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

【展开内容】
  • 土膏初脉起,东作向农时。隐辚雷车转,霏微雨足垂。龙蛇争奋跃,桃李渐离披。流润先从叶,馀波更及私。讴谣耕父喜,渗漉稻畦滋。连夜空阶滴,愁吟水部诗。
  • 藩阃分忧重,关山去路赊。含香滞郎署,乘驲倦天涯。土贡千头橘,神祠万里沙。金碑纪风物,宝瑟怨年华。粉箨斑文簟,云腴紫笋芽。民田两岐麦,郡圃四时花。别恨休攀柳,归期待及瓜。鳣庭有遗训,清白自传家。
  • 王谢江东推世胄,机云洛下振才名。忽思油幕从知去,便挈幐囊冒暑行。高第自须求甲乙,嘉招未用赴弓旌。待看万里抟羊角,即是三秋听鹿鸣。朝彦赋诗争送别,藩侯置驿定相迎。不知谁啖牛心炙,又见清谈一座倾。
  • 皋壤惊秋气,仓箱有岁储。梁园从臣颂,谢墅富人车。休沐新颁诏,珍符不绝书。天心游蠖濩,民乐在华胥。击壤欢谣洽,凝脂密网除。行将封岱岳,持橐奉金舆。
  • 褒博衣冠汉大儒,三千奏牍到宸居。郎官起草归华省,女史焚香伴直庐。出守新恩龟顾印,趋朝旧路雉随车。便分符竹从鸾掖,应有壶浆待隼旟。赐对移时亲斧扆,随行兼两载图书。淮南落木摇鞭里,湓浦分风挂席初。郡阁平窥汉阳树,盘飧频荐武昌鱼。聚徒南郡传经盛,携妓东山退食馀。天阙九重悬梦想,江关百战见丘墟。清曹祖德诗人后,时寄新吟一起予。
  • 今夕知何夕,良交会以文。烛花寒旋落,漏滴远稀闻。酒面轻浮蚁,歌喉细遏云。明河光未没,候管气初分。玉笛梅花怨,金炉蕙草焚。唯愁曙光发,搔首叹离群。
  • 独携瓶锡新安去,寒雨西风落叶频。江水浅深清见底,山程高下险摧轮。社中香火延开士,肘后方书济俗人。乡树再寻南国路,禅房空锁帝城尘。旧传心印都忘念,自有衣珠岂患贫。四众仰瞻谁见顶,千家应供定分身。宰官多结空门友,外护须依守土臣。想到临川逢内史,翻经相对一嚬伸。
  • 忽佩鱼符下玉京,长安厩吏驾车迎。淮王旧地馀风物,太史新书见姓名。弩矢前驱殊觉贵,河梁执别岂胜情。小山丛桂图经古,白马骊驹道路荣。鹏海三千须击水,隼旟四十且专城。长淮月色秋宵好,应助诗人思转清。
  • 番禺出守重,汉殿拜恩初。华省郎官宿,名山太史书。剖符从琐闼,持节上轺车。左顾金龟印,前驱画隼旟。由来百粤地,曾督九年储。卉服要荒外,棠阴惠爱馀。赍装天子赐,封部岛夷居。羽檄招溪洞,壶浆慰里闾。国风今已变,民瘼到应除。江海思归否,蓬山有直庐。
  • 磊磊涧中石,成形本一拳。墨池遗号古,笔阵用功偏。得在燕台侧,采从昆岫巅。剖非藏赵璧,鍊合补娲天。偶自他山上,来参绛帐前。光荣登玉案,挥洒助花笺。注水蟾蜍滴,题诗玳瑁筵。如何班定远,发愤便轻捐。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飞天神马金带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