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苏颂

朝代:(宋)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复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展开内容】
  • 西山高下极深幽,十里清波一棹游。喜逐御风真造适,遍题僧壁更迟留。松间觅径因穷险,亭际披云尽露秋。却羡官閒无检束,徜徉何异五湖舟。
  • 华堂直北望云烟,劳远勤归此待贤。下榻喜逢徐稚至,登舟常羡李膺仙。知君将奉三年最,感旧曾歌一夜怜。红粉若能留客醉,不辞飞盏共陶然。
  • 解组从戎五筦城,壮谋期欲荡蛮腥。数奇不意同飞将,肺腑何因学卫青。报国有心犹慷慨,谪官无闷但沈冥。竹林此日重相过,高论时欣侧耳听。
  • 吴越开基旧土疆,鉴山仍是种瓜乡。七朝赐履加尊宠,五世苴茅奉宪章。里社依然题昼锦,昆云不绝佩鞶囊。人怀馀德能封殖,犹有当时似盖桑。
  • 嘉句连篇惠好音,愧无琼玉报南金。几年漂泊离群恨,此日逢迎话旧心。气类自应怜茂悦,世情谁复拟高深。且将怀抱还尊酒,莫为思归动越吟。
  • 山半楼台绕曲堤,水风当夏却炎威。常思遍览前朝迹,自恨劳生暇日稀。偶到上方凭槛久,恍如员峤蹑云飞。白莲旧社空遗址,有几人从此路归。
  • 江海为藩地绝尘,湖山寻胜坐邀宾。消除袢暑忘三伏,追忆曾游隔五春。极望林峦横紫翠,旋供肴核剥青皴。常时欲到喧嚣阻,偶得相陪似宿因。
  • 登高能赋属诗家,况值嘉辰对菊花。乍感商飙流素籥,故摛鸿藻艳春华。边关礼命行看至,淮海归期亦有涯。早晚霜寒侵旅榻,又悬复帐换青纱。
  • 桃杏初开已去家,又逢兰菊绽新花。感时谩缀茱萸佩,惜别应怜棠棣华。迢递宦游来日下,悠扬归思绕天涯。一尊重到平津閤,惆怅文窗旧绿纱。
  • 都府曾为入幕宾,玉符重忝守藩臣。几年流落甘閒散,平日交游半要津。簿领沉迷千虑耗,鬓颐衰飒二毛新。圣恩休养深知幸,厚禄华堂许便亲。
影相集珍
  • 斗彩鸣凤盘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母子象尊
  • 精品猴面古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