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景沂
人物籍贯争议
陈景沂,植物专题类书《全芳备祖》的编者,浙江天台县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末年,号江淮肥遁子、愚一子。浙江温岭晋岙陈氏家谱记载,其祖先有陈咏,字景沂,编纂《全芳备祖》。清嘉庆年间当地学者据此写入县志,引起关注。但陈氏宗谱记载的陈咏是南北宋之交人,曾上书宋高宗主张抗金复仇,其子陈天佑与陆游同时,与宋末《全芳备祖》的编者陈景沂不可能是同一人,仅仅因为字与名偶而巧合而误作一人。浙江天台县又曾发现当地吴氏家谱记载有吴咏,字景沂,也是《全芳备祖》的编者。据程杰《〈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姓名、籍贯考》考证,天台吴氏家谱有关内容抄袭温岭陈氏家谱而来,所谓《全芳备祖》编者是陈咏、吴咏的说法均不可信。文学成就
《全芳备祖》是一部植物专题的重要类书,由南宋末年台州陈景沂编辑。全书27万多字,列名著录植物280多种,被农学、植物学界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该书所辑资料以文学作品,尤其是两宋文学作品为主,其中多有存世文集不载者,是宋代文集辑佚、校勘的重要资源,为文献学界所重视。该书保存了大量宋人的作品,堪称宋人文学的渊薮,其中多有别集和总集失收的,因而又有鲜明的文献学价值。
《全芳备祖》分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别为花、果、卉、草、木、农桑、蔬、药8部,著录近300种植物,备述特征、形态、品种、功用、来源、演变以及典故、传说。成书后作者又有增删、修正,约在宋宝祐四年(1256)付梓。
该书宋刻本海内失传,宋以后未见重刻,海内所见唯明清抄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宋刻残本传入我国,1982年农业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残缺部分以华南农学院转抄积学斋本配补,发行较多,成为广为人知的通行本。此后,该书的《四库全书》本、上海辞书出版社所藏汲古阁抄本陆续得到影印,尤其是作为电子书纳入《四库全书》、《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大型古籍全文数据库以后,读者使用极为方便。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芳备祖》点校本,是该书第一部标点整理本。为该社《浙江文丛》中的一种,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杰教授、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王三毛副教授点校,精装4册,2014年11月出版。
-
色异味同失主张,厌寒附暖逐群芳。当知不改冰霜操,戏学陶家艳冶妆。
-
为尔生来体态柔,因情感物寓风流。汝无血气何知觉,自是诗人想像求。
-
非绿非青曲雨尘,颠头倒尾乱江阴。金衣公子经过处,不辨其身只辨音。
-
止渴还相似,和羹谅亦同。不思五和里,调济荷元功。
-
标薰江雪情偏韵,影墨窗蟾梦半回。耐冻有何香可述,雅交还喜淡相陪。
-
平生足迹遍天下,正一东嘉却弗来。行到刘山无所寄,谩留冷句伴江梅。
-
行人立马闯烟梢,为底寒香尚寂寥。是则孤根未回暖,已应春意到溪桥。
-
重岗复岭万千程,霜褪红稀步恰轻。瞥有暗香松下过,不知何处隐梅兄。
-
从来造化有何私,自是梅花南北枝。只为北枝太寒苦,东君消息故应迟。
-
人情物理要推求,不早敷黄隶晚秋。黄得十分虽好看,风霜争奈在前头。
- 和冀先生韵
- 东山精舍
- 食河豚
- 寄感山二诗僧 其一 寄雪樵
- 尉迟杯(亳社作惜花)
- 题王维江行初雪画
- 扇上竹枝
- 岳王庙
- 拟行路难二首 其二
- 遇于鳞人云当上计台使留为代报喜而有作
- 寿新安友人八十
- 吾州赵佥事先生伯京自号震洋盖即东海也先生官白下时白下诸名贤皆为之咏歌署题至图画其事四纪来则先生久游道山而诸贤亦无在者其嫡孙太学某出以示余不胜望洋之感因题短章于后而复志之
- 送林郡丞入觐二首 其二
- 明圣桥
- 大旱建昌府祈雨其观有象笏金龙乃唐玄宗敕赐道士某者尚在
- 次韵水村书王山农梅花诗后
- 四关烈妇诗 其一
- 澎湖杂咏二十首和陈别驾廷宪 其十六
- 玉楼春 闺情
- 步韵答章恂斋孝廉
- 浣溪沙 其一 新秋
- 沁园春 题胡玉津奇礓园图
- 二十述怀三首 其三
- 南歌子(林钟商)
- 和陶九日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