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攀龙
文学成就
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
李攀龙诗文,由其友人、“后七子”领袖之一的王世贞整理编集为30卷,题《沧溟先生集》,其后屡有翻刻,历百年而不衰。李攀龙所编《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所写《拟古诗》,临摹过甚,受人指摘。
论诗比谢榛、王世贞偏狭,认为先秦古文已有古法,后世作者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句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语)。他所著的《答冯通书》就提到:“秦汉以后无文矣”。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所编《古今诗删》,宋元诗一首未录,可看出其论诗宗旨。其文聱牙戟口,成就不大。其诗亦多模拟剽窃之作,偶然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情时还有一些较好的诗,如《送明卿之江西》、《挽中丞》。七律和七绝相对较好,声调清高,词采俊爽,语近情深,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而乐府诗则如“临摹帖”。有《沧溟集》30卷。
生平
李攀龙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死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9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氏纺织度日。18岁入县学为诸生,廪于郡庠。与尚在髫年的殷士儋(后为大学士,有文名)、许邦才(后为王府长史,济南诗人)约为知交。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耐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人目为狂生。
嘉靖十九年(1540),攀龙取乡试第二名,3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此后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历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官凡三迁,辗转郎署,官职闲散。此间,攀龙与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等诗酒唱和,旨趣一致,遂结为诗社。其论诗主张,与“前七子”相倡和,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史称“后七子”。他们的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即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继“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为彻底改变“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而斗争。李攀龙集中的拟古乐府,是其文学主张的具体实践。
嘉靖三十二年(1553),李攀龙出守顺德(今河北邢台市),为顺德知府。3年任期中,政绩卓著,做了一些既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而又给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如请蠲民税,减轻百姓负担;政刑宽简,民无冤情;增设驿站,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等。其间诗文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无论赠答抒怀,还是描山摹水,或是关心时政之作,都各具特色。《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四首》、《春兴》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嘉靖三十五年(1556)夏,李攀龙被提升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不能忍受陕西巡抚殷学挟势倨傲的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上疏乞归,旨未下即拂衣辞官。在职虽不满一年,李攀龙足迹却遍及区内,在视察府州县学的同时,也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是这一时期的最佳诗作。
由陕归来,李攀龙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不与权贵往来,一些达官显官以其接见为荣,学人士子更以其品评来衡定自己的身价。因此“闻望茂著,自时厥后,操海内文柄垂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李按察攀龙》)。这一时期是李攀龙诗文创作的重要时期,所写诗文,殆占《沧溟集》之太半,因而其诗文最初结集曾名为《白雪楼集》。此间,诗歌以吟咏故乡湖光山色之作成就最高,《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绝顶》、《青萝馆二首》、《抄秋同右史南山眺望》、《酬张转运龙洞之作》以及《挽王中丞八首》等,是其代表性作品。
隆庆改元(1567),李攀龙起复,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隆庆三年(1569),诏拜河南按察使。在浙江,诗人曾写诗赞美以“戚家军”为主体的抗倭军将,表现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河南任职4个月,老母病故,诗人扶柩归里。本来病弱,加上持丧哀痛过甚,遂卧病不起,第二年(1570年)八月十九日(9月18日)暴疾而卒,终年58岁。葬历城城郊“牛山之原”,后移药山之麓。后人在其少年读书处趵突泉上建白雪楼,以寄托对诗人的追念之情。楼渐荒废,至解放初拆除。1996年又在原址重新修建,并建成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
-
楚客龙泉照雪霜,曾携上国献君王。奈何一闭丰城后,紫气空干斗北长。凭将白雪写朱丝,总是人间此调悲。纵使沾裳君莫管,古来能得几钟期。自握明珠掌上愁,夜来寒色动隋侯。可知按剑人相视,任是衔恩未可投。枥下长风万里生,谁怜汗血老无成。若教一奉瑶池御,八骏如云不敢鸣。
-
山中伏枕白云天,江上新诗锦字传。转向故人三致意,君家兄弟有谁怜。博物张华不易逢,十年京洛少从容。当时未得丰城剑,已识云间陆士龙。十载论文画省开,君家二妙日趋陪。那因见和池塘句,始羡风流小谢才。弱冠文章满帝城,偶因家难负平生。中原莫恨论交少,海内今无骠骑名。
-
汝海清秋四望开,白云长在景夷台。已知千载无枚叔,谁爱风流汉署才。使君为政杂风骚,绕郡青山照彩毫。不是赋成相倡和,那须更署范功曹。天子分符汉省郎,风烟汝颍更相望。府中但得平舆吏,他郡从教下凤凰。鸿陂东注汝阳城,太守乘春出劝耕。童子但须骑竹马,夹车休唱芋魁羹。水如垂瓠抱城流,西望千山入楚秋。帝谓使君终长者,褰帷不必更闽州。高斋卧理簿书闲,掾吏裁诗日往还。片月不离桐柏水,白云偏傍弋阳山。高盖崚嶒驾楚云,骖驔五马五花文。汉庭此日推经术,可是寻常作使君。千骑如云汝水滨,铜符黻冕一时新。身为汉主分忧吏,何必龚黄好让人。三河名郡郁如林,治行看君结主深。但使便宜长得请,守臣无意赐黄金。解道文章老自知,中原病客重相思。故人寥落看如此,再领专城岂后时。
-
平台秋气郁苍苍,落日登临一断肠。若道子虚今未就,当年谁遣客游梁。梁园高宴日纷纷,帝子风流雅好文。若使平台宾客在,已知词赋不如君。高斋只尺小蒙城,三载逍遥傲吏情。不是春风常入梦,谁知蝴蝶等功名。秋色萧条傍谪居,体中今日定何如。从他几载风尘吏,不作平津相府书。长吏应怜道路傍,三年参佐有辉光。纵书下考关何事,不必诗名入荐章。楚娃双侍玉为颜,劝酒能歌雉子斑。醉杀休论官不调,古来迁客几人还。睢阳小吏困逢迎,醉后参差故态生。莫倚甘泉曾献赋,君今久已罢承明。来自庐山五老峰,梁园宾客更相从。已知无意二千石,出处何如邴曼容。短发风尘老更繁,青云何日见飞翻。由来逐客人回避,遮莫词垣与谏垣。梁苑无人秋气悲,吴门回首泪堪垂。知君不尽平生意,海内穷交更有谁。
-
咸池一奏合宫成,帝自垂裳拱玉京。多少侍臣调六琯,须知共作凤凰鸣。春风忽送汉臣还,再入承明供奉班。怪得文章成五色,朝朝染翰近龙颜。君王赐宴柏梁台,七字新诗汉体开。首倡自天酬不得,曲终还赖岁星才。汉家词客满金门,谁解凌云感至尊。一出子虚名便起,长卿无日不承恩。诏遣词臣集汉都,明年羽猎大誇胡。共怜执戟人犹在,莫问长杨赋有无。十载风流侍从臣,归来依旧帝城春。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帝宠词臣弄彩毫,蓬蒿宫阙五云高。自怜一日成三赋,不分傍人赐锦袍。紫禁清秋五夜闲,金茎玉树少人间。不知帝遣神仙吏,更直蓬莱第几山。依旧春风满建章,重来搦管对君王。即看应制偏承宠,何处新诗不擅场。东观风流著作郎,满朝谁不羡恩光。赋成清思如秋水,一片霜毫洒玉堂。
-
春色平台散客愁,淮南桂树小山秋。身为一郡风尘吏,借问何如此薄游。闻道相知满帝京,时来不得避功名。纵今再补王门客,恰好逍遥遣宦情。白云湖上酒家春,坐爱青山误此身。诗句近来多远兴,那能不作宦游人。夙昔分符结主欢,今来相国岂微官。也知合有抽簪日,且向山阴雪夜看。
-
江湖几载避风尘,病里诗成白发新。不是使君相唱和,一时同调更无人。莫道西施宠最深,馆娃宫女正如林。何人不解矜颜色,敢向君王更捧心。
-
胡姬十五堪当垆,美酒青丝白玉壶。君但携来成一醉,知他谁是霍家奴。裘马翩翩出建章,青楼日日拥红妆。才开春酒荼蘼色,说甚金茎露未尝。
-
长夏园林黄鸟来,百花春酒复新开。主人把酒听黄鸟,黄鸟一声酒一杯。湖上青山绕屋斜,萧条重枉使君车。到来纵遣柴门闭,只在东邻卖酒家。
-
解衣沽酒岂辞贫,散发狂歌也自真。林下似君看亦得,谁言嵇阮便无人。浊酒自沽还自把,先生寄傲南窗下。门前五柳渐看长,使君时时来系马。
- 金莲出玉华 赠胡先生
- 原上新居十三首 其九
-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 挽范氏孺人二首 其二
- 挽任谏议词二首 其二
- 依韵和曾子开舍人从驾孟飨景灵宫四首 其三
- 蜕龙洞 其二
- 余两过湖湘皆以事阻不到南岳今自衡趋潭意谓决可一到又以新讨降步谅之众不果往为之怅然成两绝句 其二
- 伏蒙制置阁学侍郎示及致政少傅相公送行长句并得窃窥酬和佳篇伏读之馀不胜慰幸谨次高韵少见愚悃以饯车尘伏惟采瞩 其二
- 崇福庵 其五
- 觉溪八景 其八 东源诗社
- 集句
- 九月二十二日晓倚楼
- 永川纪游三首 其三 凤凰湖
- 曝背
- 自新喻马赴新鋈方等寺晚饭
- 寄寿沈毅庵七十
- 咏落日
- 题县八景 其一 金鸡春晓
- 江村 其一
- 送袁元约出关兼寄袁自如监军
- 热泉
- 送萧柔以参戎归溽城柔以求去官而两台不可
- 海上题南社雅集写真
- 再次韵四首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