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攀龙
文学成就
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
李攀龙诗文,由其友人、“后七子”领袖之一的王世贞整理编集为30卷,题《沧溟先生集》,其后屡有翻刻,历百年而不衰。李攀龙所编《古今诗删》,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所写《拟古诗》,临摹过甚,受人指摘。
论诗比谢榛、王世贞偏狭,认为先秦古文已有古法,后世作者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句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语)。他所著的《答冯通书》就提到:“秦汉以后无文矣”。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所编《古今诗删》,宋元诗一首未录,可看出其论诗宗旨。其文聱牙戟口,成就不大。其诗亦多模拟剽窃之作,偶然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情时还有一些较好的诗,如《送明卿之江西》、《挽中丞》。七律和七绝相对较好,声调清高,词采俊爽,语近情深,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而乐府诗则如“临摹帖”。有《沧溟集》30卷。
生平
李攀龙先世无所称名,其父李宝死后因李攀龙赠中宪大夫、顺德知府。攀龙9岁而孤,家无余赀,赖母张氏纺织度日。18岁入县学为诸生,廪于郡庠。与尚在髫年的殷士儋(后为大学士,有文名)、许邦才(后为王府长史,济南诗人)约为知交。攀龙自幼性情疏放,不耐当时书塾中讲授的经训内容和八股文,人目为狂生。
嘉靖十九年(1540),攀龙取乡试第二名,3年后赐同进士出身。此后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历顺天乡试同考官、刑部广东司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官凡三迁,辗转郎署,官职闲散。此间,攀龙与王世贞、谢榛、宗臣、吴国伦、梁有誉、徐中行等诗酒唱和,旨趣一致,遂结为诗社。其论诗主张,与“前七子”相倡和,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史称“后七子”。他们的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即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继“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为彻底改变“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而斗争。李攀龙集中的拟古乐府,是其文学主张的具体实践。
嘉靖三十二年(1553),李攀龙出守顺德(今河北邢台市),为顺德知府。3年任期中,政绩卓著,做了一些既有利于巩固明王朝统治而又给百姓带来一定利益的事。如请蠲民税,减轻百姓负担;政刑宽简,民无冤情;增设驿站,减轻人民劳役负担等。其间诗文创作,也取得一定成就。无论赠答抒怀,还是描山摹水,或是关心时政之作,都各具特色。《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四首》、《春兴》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嘉靖三十五年(1556)夏,李攀龙被提升为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到任不久,不能忍受陕西巡抚殷学挟势倨傲的作风,以母老归养为由,上疏乞归,旨未下即拂衣辞官。在职虽不满一年,李攀龙足迹却遍及区内,在视察府州县学的同时,也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是这一时期的最佳诗作。
由陕归来,李攀龙在家乡筑白雪楼,隐居高卧,杜门谢客,不与权贵往来,一些达官显官以其接见为荣,学人士子更以其品评来衡定自己的身价。因此“闻望茂著,自时厥后,操海内文柄垂二十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李按察攀龙》)。这一时期是李攀龙诗文创作的重要时期,所写诗文,殆占《沧溟集》之太半,因而其诗文最初结集曾名为《白雪楼集》。此间,诗歌以吟咏故乡湖光山色之作成就最高,《与转运诸公登华不注绝顶》、《青萝馆二首》、《抄秋同右史南山眺望》、《酬张转运龙洞之作》以及《挽王中丞八首》等,是其代表性作品。
隆庆改元(1567),李攀龙起复,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隆庆三年(1569),诏拜河南按察使。在浙江,诗人曾写诗赞美以“戚家军”为主体的抗倭军将,表现深厚的爱国之情。在河南任职4个月,老母病故,诗人扶柩归里。本来病弱,加上持丧哀痛过甚,遂卧病不起,第二年(1570年)八月十九日(9月18日)暴疾而卒,终年58岁。葬历城城郊“牛山之原”,后移药山之麓。后人在其少年读书处趵突泉上建白雪楼,以寄托对诗人的追念之情。楼渐荒废,至解放初拆除。1996年又在原址重新修建,并建成与白雪楼连为一体的戏剧大舞台。这里常年举办以京剧为主的各种戏剧演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演出活动中心。
-
汉家高宴柏梁台,千载风云拥上才。谁得似君珠履贵,亲承咳唾九天来。曾游上国和阳春,华发重来一曲新。身自楚臣谁不识,兰台宾客更无人。一片燕山紫气中,汉家城阙蓟门东。即今天子招贤地,非复当年碣石宫。五云西北望京华,玉帛年年出汉家。此去但承明主问,不妨才子更长沙。乞得梁园出汉关,那将春色动离颜。惟愁不见邹枚苦,赋就无人解往还。万国称藩拱至尊,一时词客出王门。但教日奉西园宴,莫道应刘不是恩。金舆山下小清河,河上朱楼叠素波。此日为君西北望,浮云不似客愁多。桃花美酒凤凰楼,公子乘春作宦游。寒食不知何处过,总无风雨亦堪愁。胡姬十五汉宫妆,夹道杨花扑面香。处处红楼堪系马,莫教春色断君肠。春风忽断雁行疏,染翰青云照锦裾。知尔已传招隐赋,相思更寄枕中书。秦女窗前桂叶垂,那堪春色斗双眉。君家自种淮南树,处处淹留好为谁。春光明日是长安,杨柳青青傍酒寒。也自道君为客好,那应犹作故园看。
-
上苑繁华此一时,牡丹偏媚汉宫姿。故园春色无人赏,零落空山只自知。长安何处买花还,玉女窗前两度攀。可惜汉宫都不管,一枝春色借人间。
-
使君清怨满江皋,汝海秋深尺素劳。当日往还门下吏,那知犹有范功曹。使君南国有诗名,属吏风流思亦清。今日新林还罢郡,几人犹似在宣城。
-
十载风流动帝都,只今漂泊满江湖。那能万里褰帷处,不忆中原一病夫。从他白发病中生,浊酒宁知世上情。才到蓬蒿人自转,非干仲蔚欲逃名。越王台上草萋萋,楚客褰帷五马嘶。那意故人将锦字,春风吹到七闽西。五马遥临百粤春,汉家迁客虎符新。同时谏猎堪谁在,得领专城更几人。
-
遥传锦札雁池来,问我看春醉几回。消渴未能常傍酒,乞君携客上平台。新开金掌露华香,赠尔梁园唤客尝。酒赋若还遗此品,可须浮白劳邹阳。
-
翩翩春色梦中微,泪尽红颜湿舞衣。似爱主人能作赋,化为流雪兔园飞。梁园脩竹孝王栽,散入秋风绕吹台。此夜断肠听不得,月明池上雁还来。
-
百里风云接帝闱,故园春色动芳菲。知君自是神仙令,此日双凫何处飞。春色孤城病里看,谁怜白发汉郎官。蠡吾城下秋风起,千载萧萧易水寒。
-
翠羽明珠映掌新,君家长是武陵春。一时红泪千行下,肠断君家有几人。平生裘马最翩翩,不惜黄金结少年。今日萧条君不见,白杨秋色有谁怜。
-
洞房春满百花明,月底红颜把玉笙。道是神仙君不信,人间那得凤凰鸣。桃花流水赤城山,当日刘郎去复还。若道不如天上好,何缘二女忆人间。吴姬捣药楚姬丸,独夜深闺玉兔寒。更倚庭前双桂树,何人不作月中看。
-
右史怀人弄彩毫,华阳秋送白云高。遥知水部开椷处,不独钟山照锦袍。鸿书摇落度江来,为忆风流许掾才。曾是支公门下客,秋光偏在雨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