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李昌祺

朝代:(明)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更 多

文学成就

  永乐十七年,谪役房山期间,昌祺仿拟瞿佑《剪灯新话》创作了《剪灯馀话》,借以抒写胸臆。胡广、曾棨、李时勉等人都曾为此书作序跋。《剪灯馀话》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今整理本均为5卷22篇(增入《还魂记》、《至正妓人行》两篇),成书于永乐

  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作者以此表达他“善可法,恶可戒,表节义,砺风俗”之义。其中《长安夜行录》、《鸾鸾传》、《琼奴传》等篇,一方面揭露了封建权要、强暴势力以及封建礼教的罪恶,一方面赞扬了男女青年自由的爱情,但最后总给人物加上“节义”之名。《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江庙泥神记》是写人与鬼神相爱。其他如《青城舞剑录》,颂扬了隐居的侠士正直豪侠的气质;《泰山御史传》通过对阴间作官者的议论,抨击官场的黑暗;而《何思明游酆都录》写阴间地府事,以图对世人起到“惩恶扬善”之效。
《剪灯馀话》“缛丽丰蔚,文采烂然”(曾棨序),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艺术性较高。如《芙蓉屏记》、《秋千会记》、《还魂记》等篇均被明末凌□初等人改为拟话本。惟作者自炫文才,作品中插入不少诗词,嫌累赘。 昌祺本人也写了序言,叙述了《剪灯余话》成书的原委。《余话》序云:“矧余两涉忧患,饱食之日少,且性不好博奕,非籍楮墨吟弄,则何以豁怀抱,宣郁闷乎?”又云“若余者,则负谴无聊,姑假此以自遣,初非平居有意为之,以取讥之大雅。”由于文艺在当时是文人雅士不屑为的,昌祺亦因此颇受讥议。他死后“议祭于社,乡人以此短之。”都穆《都公谈纂》也说:“景泰间,韩都宪雍巡抚江西,以庐陵乡贤祀学宫,昌祺独以作《余话》不得入,著述可不慎欤!”

  李昌祺另著有《运甓漫稿》7卷。

【展开内容】
  • 少日边庭戍,曾驰草檄名。谈兵诸将屈,较艺众人惊。已并青城誉,仍兼玉署荣。九京那可作,恻怆起深情。
  • 玉堂陪末议,荏苒七年馀。夜漏秋同听,春潮晓共趍。仲淹空有策,和靖却无书。垂老交游尽,临风泪满裾。
  • 驱车巡郡邑,夜夜宿僧房。窗掩芭焦雨,钟敲薜荔霜。一灯千虑集,孤枕五更长。无补惟宜退,先茔有草堂。
  •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里,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 岁晏经新息,晨征念路遥。轻冰方尽合,残雪未全消。行客归心切,居民馁腹枵。停车徒自感,只合返渔樵。
  • 田家无节序,除日亦寻常。破釜初炊黍,空槽旋压浆。瓮寒齑结凌,窗湿纸粘霜。远役如堪免,长贫不敢伤。
  • 除夕留僧寺,焚香对老禅。青灯伴今夜,黄历换明年。宵旰忧诚切,疮痍痛暂蠲。明晨呼万岁,顿首玉阶前。
  • 春尽殽陵道,千山万木中。水声泉聒聒,云气雨濛濛。嫩草溪边石,幽禽树杪风。抱关黄发吏,宁解识终童。
  • 一自双亲逝,孤怀每自伤。恍疑闻謦欬,犹似见羹墙。厚禄嗟何及,遗言敢暂忘。番湖东去水,不似此情长。
  • 人子思亲意,悠悠镇不穷。常时瞻画像,每日想音容。幽显虽云异,精诚或可通。哀悰真罔极,长系寸心中。
影相集珍
  • 明清雕字古玉
  • 青铜飞天神兽
  • 飞天神马金带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鎏金卧犬兽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