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张宁

朝代:(明)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更 多

生平

无畏谏臣

  张宁,自幼聪颖过人,7岁题画龙图有“莫点金睛恐飞去”之句。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在朝中以敢言直谏著称。

  景泰七年,顺天府举行乡试,内阁大臣陈循和王文之子均未中考,两大臣竟联名诬告考官不公。张宁十分气愤:“为一己私利,为不中用的儿子叫屈,视国法如儿戏,真恬不知耻!完全丧失大臣应有的品德,请求罢免这两人职务。”皇帝准其奏。

  朝廷议论考核官员,有大臣建议考核南京大小官员,但避谈京城官员。张宁奏道:“京师尤根本之地,考核不可免。”又说:“目前京城地区武职3万余人,每年耗银百万,把国库都挖空了。不如大力精简,合格者充实都司、卫所,不合格的全部淘汰。”这建议因涉及众多人切身利益,议而未决。

奉使朝鲜

  天顺四年,朝鲜王诱杀邻部毛怜卫都督,都督之子兴兵复仇,一场内部仇杀追在眉睫。明朝廷经过紧急商议,决定降旨谴责朝鲜王,尽力制止仇杀。但由谁去执行这一使命呢?朝鲜王是拥有实力的一方之王,弄不好会翻脸,使臣有性命之虞。

  大臣曹石极力推荐张宁出使。这以前曹石因擅权事被张宁谏止,怀恨在心。明为推荐,实欲借刀杀人。皇帝遂派张宁和都指挥武忠两人为正、副使臣前往朝鲜。张宁欣然受命。

  张宁并非不知曹石居心,但他将此看作报效国家的极好机会。他深感肩负责任重大,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见了朝鲜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一一列数朝鲜王的不是,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番话爽爽快快倾吐出来。朝鲜王大为震惊。接着张宁又晓以利害,诚恳规劝朝鲜王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同行的武忠则在朝鲜王面前显示了自己的神威:他把两张弓并拢,一手拉开,射出两箭,天上两雁应声落地。朝鲜王暗想:大明的文臣言辞慷慨不怕死,武臣骁勇善战,我不是对手呀,况且使臣讲得句句在理。于是接受规劝,向都督之子承认错误。结果兵不血刃,免却了一场眼看将发生的恶战。 张宁不辱使命,胜利归来。不久因功升任都给事中。 张宁后来写了一本《奉使录》,记叙出使朝鲜的前后经过,被收入《四库全书》和明代海盐地方丛书《盐邑志林》。

遭忌引归

  张宁才高志大,英宗意欲重用。但他久居谏坛,直言无忌,为朝中权贵所恶。给事中王徽因弹劾大学士李贤而获罪,张宁率六科论救,由是渐与内阁相忤。后出为汀州知府,抑郁不得志,遂以病免职。家居30年,屡次被荐,终不复召。在家乡筑方洲草堂(为海盐著名的园林,今不存),以琴书自娱。张宁为文遵古法,才思敏捷,兼善画,著有《读史录》、《删改史论》、《方洲集》等。

【展开内容】
  • 十里湖山一叶舟,年芳荏苒水东流。闻歌白苧聊相和,欲采青蘋不自由。杜若洲空逢断荇,菰蒲渚浅趁轻鸥。涉江风雨芙蓉老,远道深秋已倦游。
  • 负郭岩扉敞石坛,上方门径绕层峦。楼观海日夜先曙,竹引湖风夏亦寒。林外歌声泉出谷,水中人影钓扬竿。何当雪月烟花候,来共山僧信宿看。
  • 南北追携共一身,对床风雨夜纷纷。醉疑瞿峡愁中卧,寒忆巴山梦里闻。白发孤灯人望远,绿波芳草雁离群。何年得似彭城会,剪烛论诗坐夜分。
  • 积雪空林晚乍晴,小窗孤榻罢韩檠。光摇竹简芸窗净,寒入梅花纸帐清。坐久却疑更漏断,夜深兼借月华明。洛阳旧隐如相问,为报袁安素业成。
  • 黄金台下驻春晖,千里江山疋马归。淮浦东风芳杜合,楚江烟雨鹡鸰飞。重来会见声华著,此去无令信息稀。独有惠连伤远别,天涯回首各沾衣。
  • 林塘三月柳依依,摇飏东风近竹扉。旋逐歌声飘舞席,淡随春气入罗衣。落花满路啼莺歇,芳草凝寒燕子飞。自是平泉行乐处,风光不与赏心违。
  • 飞盖云随画舫还,不须童稚候柴关。南州旧隐文章显,中世高风富贵閒。松竹未交秋节后,桑榆犹在午阴间。年芳正好故人去,一曲清湖绕碧山。
  • 万卷图书一苇航,不因流落滞遐方。行迟秖为山留坐,閒绝惟应酒送忙。旅馆风烟多胜日,故园桑梓未斜阳。秋来亦有归飞燕,王谢堂高是异乡。
  • 水车声急绿阴肥,水漫鱼罾白鸟飞。斜白照林停晚牧,新蒲近渚映春衣。采莲歌唱时将及,竞渡风光事已非。望断五湖舟去远,月明应有市船归。
  • 老树荒山海上头,碧天沈水不胜秋。乾坤定位东南缺,江汉朝宗日夜流。人世劳生真渺粟,仙家何处是浮丘。凌虚不见扬尘处,风送云涛起蜃楼。
影相集珍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母子象尊
  • 明清雕字古玉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