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陈恭尹

朝代:(明末清初)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更 多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展开内容】
  • 青春虽共得,弱植本难工。小结藤兼竹,无妨雨复风。细香通静后,微月覆轩东。未少匡扶力,花开不任功。
  • 终古纷争地,当年克让风。画如分易象,度亦合天工。疏密群星似,纵横末俗同。无穷机与巧,不出数行中。
  • 以貌若不足,于行安有馀。即云素履往,犹似结绳初。山色绿相得,藓痕青未除。从来深薄意,于汝更何如。
  • 麈尾谁家物,谈时废弗能。将无欺白发,喜不受青蝇。饰玉身虽贵,怀琼岁莫徵。山中乐仙隐,非愿有名称。
  • 刀锥皆见末,汝钝类模棱。及与飘风会,方多镇物称。卷舒劳重寄,著作得良朋。自古安刘者,都无文学能。
  • 古道寄山水,正声终在兹。龙唇倘弗御,凤鸟至何时。鲜洁蜀川锦,缠绵园客丝。将知用心处,不欲负钟期。
  • 蒲簟圆如月,茅斋寒似冰。难将幽独意,举似住山僧。暗泪续清晓,朗吟枯夜灯。闲来看坐处,书破一层层。
  • 忧世庄生目,于蔬亦有蒿。入厨充野蔌,登俎让溪毛。软滑人争尚,芳辛众每饕。莼丝堪并驾,蒌笋或同曹。养胃功殊大,驱痰效可掺。理畦犹画井,疏洫渐成濠。隔岁勤锄锸,先时举桔槔。散根临雪候,聚族冒寒皋。葱茜超群卉,肥硗擅土膏。卷芽朝挺箭,丛翠暮生涛。市价初终别,村佣往返挑。贵时争尺寸,贱日委沟壕。晚节诚无味,其花也自豪。千茎击蕾密,单瓣着心牢。众幅为轮小,中权筑垒高。嫩茸深结蕊,青萼细含毫。摇落能经久,离披尚桀骜。只应从物化,终不被风挠。追往颐犹朵,于今首重搔。坐观形色巧,真觉化工劳。莺谷翎谁剪,蚕筐茧待缫。深浓如匠染,浅淡受霜鏖。倚凤簪云鬓,攀龙上御袍。无香辞蛱蝶,有苦远蛴螬。竟亩黄相镞,经春子可櫜。作金曾布佛,似菊欲依陶。不遇高人赏,将同荼蓼蓐。折归亲几砚,把玩对醇醪。萎绝知何许,怡情信所遭。千言劳共赋,一字更承褒。薇蕨还登雅,萧兰并入骚。曾开蒋生径,况恸孝元号。题咏终无及,纤微乃自叨。词锋侔剑戟,文战列旌旄。嗜险穷幽眇,抽薪极汰淘。宁甘名嚼蜡,不肯事餔糟。戛戛敲群玉,锵锵奏八璈。只缘花不俗,遂觉懒难逃。周道伤离黍,中园感有桃。诗人工比物,聊以代心忉。
  • 嘉果生炎甸,飞香始素秋。一官曾命秩,千树拟封侯。绿叶霜弥翠,金衣晚未收。玲珑明夕照,磊落亚枝头。浥露姿常洁,摇风蒂自柔。厥包神禹锡,作颂楚臣优。偶入金盘采,蒙兼玉馔羞。甘酸消宿酒,清冷破牢愁。小瓣轻镭柚,微红妒石榴。光凝珠的的,声入齿飕飕。水玉深潜壑,坚冰满贮瓯。近之清内热,闻者亦涎流。有目应同赏,非时莫暗投。苞中仙对奕,江上鹤成楼。实以逾淮变,花从到邺休。贞操元自固,众卉岂其俦。药品皮为上,医师旧是求。青黄分所治,沉痼赖能瘳。色味称俱美,驱除力更尤。有如词翰士,兼善甲兵谋。筋核皆堪取,虫鱼不是雠。一身无弃斥,万里极车舟。橘谱原多种,诗篇亦满眸。醉来浑忘却,何处更旁搜。
  • 古之五窑哥官定,有明所宝唯嘉靖。五窑近者亦千年,旧物仅存希不病。肃皇临御久且宁,玄修内醮期清净。中官监制下浮梁,供奉虽多谁敢诤。无论大器小亦精,鸡缸鱼缸最得名。君之酒杯无乃是,朱鱼上下缸心明。缸之所受不容吸,四鱼与酒递出入。满时或跃酒池中,乾时不作枯鱼泣。摇鬐鼓鬣若毫芒,掉尾昂头似人立。昔闻酿者有玉缸,此缸清妙古无双。拊不留手柔无骨,虚明瑩彻当银缸。质轻如纸内外见,酒浅酒深人自劝。良宵高会此何时,当杯不醉将遗恨。吾闻水者鱼所依,以酒浇之良已非。如何涸辙令心悲,如鱼得水今望谁,鱼乎鱼乎使我思。
影相集珍
  • 母子象尊
  • 雕花银镜精品
  • 鎏金卧犬兽雕
  • 青铜飞天神兽
  • 斗彩鸣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