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陈恭尹

朝代:(明末清初)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更 多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展开内容】
  • 隔江山万叠,相对不知名。野寺宜孤梦,春风懒独行。涧阴云乍上,林暗叶初生。自住西湖后,何曾暂到城。岳王犹有庙,宋帝更无宫。水夹层城丽,山盘万户雄。园陵深夜雨,松槚冷春风。无泪挥前代,吴燕在眼中。明月有相忆,天涯只自亲。江山不可语,意气向何人。莺踏落花暮,燕衔孤屋春。年年别离尽,无泪与罗巾。别来无信息,归雁入残霞。故国应芳草,连宵梦落花。吹篪吴市月,垂钓越溪槎。见说佗封地,依然属汉家。
  • 闲居冬已尽,独坐念将衰。霜叶不亲树,寒花多苦枝。单衣勤向日,薄命拙逢时。莫作将来计,人生未可知。羚羊千丈峡,铁马一秋尘。巾帼遗诸将,干戈战市人。析骸犹可爨,三版未成湮。只恐东南亩,明年不用春。
  • 积雨江汉绿,归心杨柳初。芳菲空复尔,少壮已全虚。白发何难得,青山不易居。从今向田里,所惧世情疏。舟路翠微上,了然知寂机。溪声虚自答,山色静相晖。饮鹿妨人去,栖禽择木飞。物情从所好,吾亦薄言归。楚县逾山尽,章流向粤初。映花溪路闭,含水石根虚。淹泊时仍杳,羁愁日以疏。殊方归亦尔,吾自笑怀居。水气动群木,虚楼飞叶声。风灯无定照,峡月不终明。托宿维舟夜,临泷未济情。寸心平自若,应任险中行。
  • 怅望百年内,寂寥天地间。遥山宛然绿,秋水澹何闲。风细鹤声去,月高渔火还。贫居无不可,但惜酒卮悭。酒醒山衣薄,萧条林馆秋。夜虫争客语,萤火共星流。老态悲黄叶,新髭报白头。深惭北窗下,终日见罗浮。月在日还上,追飞遄向西。西风昨夜梦,知是武陵溪。被服尚前古,贤愚同一畦。因悲少年意,高气吐虹蜺。冷榻眠无次,闲阶立不归。池花向影落,河雁带声飞。水畔为渔父,城东即布衣。平生随分得,未觉此心非。绕屋落寒叶,日高闻雁时。纸窗明野马,斋鼎熟蹲鸱。少事门开晚,多吟卧起迟。百年行已矣,辛苦立名为。已矣复何道,悠悠斯世间。日唯催貌老,天不与人闲。水定风频起,松高春未还。薄田仍恶岁,欹枕对秋山。莫上荒台望,无端是旅情。云光过沼慢,山影出林轻。宇宙何其旷,蜉蝣似此生。旧时歌舞地,花落美人茔。枯草郭门西,泉声不辨溪。虎林人让路,鱼沼鹤争泥。托宿乱离后,当时桃李蹊。赦书宽酷吏,啧啧在蒸黎。
  • 汝早孤能立,艰虞亦有今。虽安为圃计,未负带经心。读易知馀庆,称诗在鼓琴。先公期望意,正不必华簪。十载亡吾友,中宵有泪痕。何曾离梦里,容易闭泉门。鹤发亲犹健,鹓雏翼渐鶱。一抔仍未卜,惭负不堪言。
  • 借屋增江口,悠悠十八年。力穷群籍内,身老众人前。曲巷来风满,闲门得月偏。有生同是寓,终恋墓边田。简讨吟诗地,江门匝海涛。渊源洙泗远,磊落楚云高。近世无真气,斯人也自豪。文章本情性,笑汝小儿曹。少师生民杰,善谏何雍雍。马地飞雄笔,龙墀泣剑锋。独当天下难,乞老海头峰。百八年来事,良时不可逢。
  • 禁里曾通籍,人前不下床。未离阿保手,已绾大夫章。一饭中人产,千金匹马装。白头蓬室者,只自爱糟糠。绣袷紫头巾,骁腾马上身。臂鹰飞啄鸟,手弹远追人。共窃军符夜,相邀野草春。不知营一醉,乡曲几家贫。
  • 一面今犹阻,千秋志未孤。把君兄弟作,仿佛见眉须。有力牵衰眼,多风激懦夫。宵分凉不寐,灯影落高梧。遂以文章著,殊乖作者心。道犹资化育,价只待璆琳。大地孤行迥,青山一卧深。人来问容色,发白已如今。
  • 燕齐一万里,风雪几人来。岳势晴犹白,河声撼不开。新吟添倚马,古意满衔杯。宫是招贤旧,无妨国士才。古道今芜绝,吾乡尚有人。老于朋友内,觉汝弟兄真。岭树寒犹叶,边沙暖不春。天涯新得叔,风义好相亲。
  • 九原不可作,古道更谁陈。夜烛开遗草,寒斋共故人。星横骑尾气,霜老枕戈身。一读投湘赋,泉扉自此春。千古伤心地,当年洒泪馀。空还新息革,终负贾生书。绛阙恩虽满,苍生望尚虚。乾坤同气在,异代岂云疏。
影相集珍
  • 雕花银镜精品
  • 飞天神马金带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上古雕纹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