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陈恭尹

朝代:(明末清初)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更 多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展开内容】
  • 把书不禁泪盈盈,年与而翁本弟兄。一自玉楼天有召,喜看秋榜汝成名。祝鸠命氏初贻□,鸿雁联飞日迈征。及识君家今五世,可堪垂暮哭吾甥。见汝成童外祖前,今看行状倍潸然。传书止有中郎女,作赋才过贾谊年。貂敝长安频是客,凫飞叶县未成仙。白头老母伤何极,奉养犹资汝弟贤。
  • 敢言汉代朱槐里,善述龙门太史公。已化文风来岭外,更移时雨到天中。新栽桃李春争发,一顾骅骝野遂空。闻说河清方献颂,大梁佳气正葱葱。别来吟兴定何如,老树庭边客渐疏。积水在门梅雨后,新蝉依岸荔香初。中州纸贵今时赋,少室峰高昨日书。犹记去年相送地,粤人千里拜干旟。
  • 朝回犹著住山衣,如此行藏古亦稀。双阙有云龙乍见,九皋无恙鹤还飞。闲携青史新书草,笑问黄花旧钓矶。滩上羊裘今在否,秋风鲈鲙未云非。高卧宁期召命催,廿年名字满蒿莱。经陈黼座身遥入,宴赐龙楼语未回。纶綍新裁非往昔,冰霜清操是从来。江湖此日归渔父,买断磻溪作钓台。早将章奏达高旻,车骑雍容此问津。天上赐来闲岁月,江东归去老词人。千峰驱走供渲染,八法精妍杂草真。体物咏怀应有作,岭头添得几重春。客程能许几时留,缱绻中来不自休。数月为开栽菊径,两旬相并看梅舟。龙蛇君是东方朔,款段吾从马少游。爱此清篇聊属和,未堪传向凤池头。
  • 雪色霜姿迥绝尘,生从天一许谁论。已于润物瞻全德,更用馀波养世人。傅说命来王政远,夷吾书在霸图新。南溟天阔风涛壮,国计边防倚重臣。天与和羹绝异才,年年称祝见寒梅。自缘冬日宜人久,故著南枝向暖开。香和清风传五岭,霜笼烟月下嵩台。他时结实垂垂长,霖雨还能应节来。
  • 嘉实真能副盛名,一株长作百筐倾。时来野鸟皆舟穴,日至居人自火城。远使定知冰可齧,近车须信夜能明。南天风雨今年恶,大嚼都疑未称情。树南树北各持竿,掇取枝头颗颗丹。珠玉在前疑我秽,肝肠如此为君寒。根移汉苑栽非易,路隔梅关见亦难。石蜜葡萄那可拟,子桓空羡子乔丸。潮水村边十万家,短篱高树不全遮。风前似醉酡颜酒,膜里如封系臂纱。匠手剖将和氏璞,清泉浮出魏王瓜。骊珠探后馀鳞甲,片片阳林二月葩。离枝五日不成筐,色味何能到玉堂。汉驿枉教劳马足,李家空复舞霓裳。止堪作脯供茶宴,合取馀膏付酒娘。口腹累人垂炯戒,昔贤一疏自千霜。不因人热气仍烘,草木遥于大化通。汉火欲兴符自赤,楚萍将霸实先红。生无北向非怀土,老守南枝敢论功。待得馀甜归齿颊,只堪唐突小儿童。垒垒朱实映清江,树树蝉声绕石幢。估客满笼归别市,山童一饱卧闲窗。尝新已办盐鱼饮,消热唯开汗酒缸。蝴蝶未知无可采,飞来飞去自为双。谱中诸品遍曾尝,晚熟增江久未忘。快比哀梨那得滓,清如甘露不成浆。已知忧至良堪解,见说颜衰可复光。更有新州香荔好,端溪能隔几城墙。叶浓波澹好维舟,树底宜披五月裘。守望客同巢鸟卧,买山人作橘奴收。壶觞每就重阴布,攀摘都凭结驷游。胜似虹蜺生落日,石尤风雨过枝头。王风蔓草已离离,岭海繁花记往时。赤玉朱衣行月令,明珰翠羽系人思。一丸满泛端阳酒,万颗轻悬续命丝。谁是西川杜工部,妓船风浪也成诗。王逸当年未尽才,曲江能赋见风裁。一时胜会逢吴客,七字题诗满粤台。光焰只应燃火树,圆明端合长珠胎。侧生诮后天门远,谁遗文章落上台。
  • 京洛休论化素衣,今时能赋见人稀。蓬蒿自可耽三径,羽猎谁为颂六飞。几日炎威辞瘴岭,片帆秋色下苔矶。茗香酒熟家林近,第二泉边事未非。杜陵常怪汝曹催,孙子成行待舞莱。野竹笋当家宴出,溪花香为主人回。鹅归别沼求书去,鹤放高亭报客来。自是蓬瀛仙伴侣,不妨垂钓任公台。清露行将变火旻,新凉先已满江津。数行白鸟非尘世,一路苍葭念故人。诗谢铅华才愈老,史因游历识弥真。谁怜皓首狂吟者,埽地山中学子春。白驹空谷自难留,日日骊歌暮不休。当暑正思河朔饮,闻琴将附洛阳舟。拟乘筋力方衰候,尽补平生未及游。燕赵齐秦俱有约,与君聊别此溪头。
  • 适体初裁白葛衣,暑中归路客行稀。曾深冀马空群望,却共南鹏六月飞。虹报晚风横极浦,雨添新水漫前矶。长途自足倡酬乐,旅泊劳劳未觉非。西飞乌兔苦相催,少壮谁能卧草莱。五岭远烦车骑至,一年刚及荔枝回。诗多壮采从心得,笔挟烟岚入纸来。高格近知加变幻,海滨新见蜃楼台。沧江无畔接秋旻,去住寻常不问津。东下鹭涛催鹢首,北来新雁迓归人。心闲随地栖皆稳,木落诸峰梦亦真。莫恋京华游侠窟,金台焦涸未成春。炎州无事可淹留,远志知君不自休。终古盘根资利器,百年吾道任虚舟。高凰已识翱翔久,大雅谁歌泮奂游。风雨后期何所定,一杯相别话从头。
  • 老向京华著布衣,文心侠骨世应稀。发同野鹤参差出,身似高云自在飞。沧海路遥多酒伴,太湖家近有渔矶。晨昏且喜莱衣是,岁月宁论伯玉非。今古无端物数催,百年何处见伊莱。烧残经术言非验,日下江河势不回。墨守敢云坚壁在,火攻时为阿兄来。天涯聚散宁容易,莫忘嵩台与汉台。西山朝爽控青旻,鸲鹆岩边自得津。蕉叶润于藏价玉,青花浮似泛萍人。结髦刘主聊乘暇,好锻嵇生自性真。一世未知磨几砚,石田开凿过千春。归心逝水两难留,永夕衔杯咏未休。吴楚暮山横数叠,女牛初月在扁舟。舌存自足期他日,亲老宜能勿远游。想拜北堂嘉庆后,秋溪新膳进槎头。
  • 父兄关内建侯封,帝用和羹说命重。丹诏黄河盟一带,青霄华岳见三峰。著书共许追班马,补阙曾闻侍衮龙。昨月拜持旌节出,榻前天语赐从容。南天鸿雁俨成行,东土篱花亦渐黄。英岁未须论献寿,清秋唯报好飞觞。小山招隐虚文藻,大雅维风属庙廊。为问荆州张相国,部民谁是孟襄阳。
  • 翩翮词赋擅风流,早岁朝天已拜侯。自请长缨来北阙,独提精骑赴南州。旗常事业千秋定,闽越烽烟一战收。三十登坛君更少,路人争识旧弓裘。海接遥天万里清,十年旌旆是长城。东南地遍甘棠树,父子名高细柳营。马上龙腾论剑罢,酒间谈笑报诗成。草茅愿见非今日,邂逅良宵倍称情。
影相集珍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青铜飞天神兽
  • 雕花银镜精品
  • 母子象尊
  • 商代青铜器鸮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