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陈恭尹

朝代:(明末清初)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更 多

生平

  陈恭尹“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陈邦彦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诗作特色

  陈恭尹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展开内容】
  • 寓形宇内已无多,寓木深承起积疴。吾道不行非一日,妙方端的更如何。
  • 岭南岭北岁频烦,知有先人素业存。偶著茶经唐处士,别分藜火汉王孙。同心千里能回驾,病足三秋未出门。空荷瑶华枉相祝,白头衰谢更何言。
  • 病中才一望容辉,岂谓残年便送归。作客只今多白眼,旧家何处问黄扉。岭头诗卷梅花瘦,吴下扁舟木叶稀。天路雁行飞已尽,羡君唯守钓鱼矶。
  • 箕尾出东隅,牛斗在其侧。如何分野内,燕越殊南北。与君隔万里,衰晚始相识。鸿飞与虬潜,事异中心得。君才具匡济,少小富学殖。方壮已为郎,纂修曾借职。雍容著作场,出入东西掖。禄养逮高年,公馀事登陟。家近盘山阳,子春有遗洫。青鞋结两耳,健足生八翼。一线天门开,三潭龙雾黑。长啸踏烟萝,高吟呵鬼蜮。虎穴亦偶眠,僧厨频寄食。越险倍骁腾,耽奇忘偪仄。细写北岳真,传之子卿墨。九重有眷命,五马来南国。始至合江楼,溪山似能忆。丰鳄涤胸怀,罗浮在封域。时当废弛后,万绪纷如织。公事有期程,案牍常充塞。然膏继落晷,伏枕思嘉则。频年滋汗漫,一旦皆修饰。驱车四百峰,聊以适吾适。维时建子月,落木飞淅沥。野烧断复明,溪声浅犹激。南中冬向暖,雪下俄盈尺。煮茗斫层冰,题诗坐孤石。韵窄语有神,杯寒酒无力。夜宿就禅衣,朝行共山屐。兹山信奇秘,抱朴初来宅。近揖鲍使君,远招浮丘伯。三十二代仙,并注长生籍。家老野人黄,孙子真人白。相示有新铭,至理符玄易。遂造飞云巅,夜半光赫赫。初日上空濛,重昏顿昭晰。建亭名子日,用示丹砂的。至后一阳生,夜气中宵觌。大道本目前,世人自沉溺。真机一似握,百感无不寂。坦步任穷通,直心以行德。见义勇于为,与民共休息。宏才旋气化,远略销奸慝。干旌孑四郊,羔裘丝五緎。湖桥时命舫,郡阁频留客。风流古有人,文采今谁敌。席门寄穷巷,往往劳熊轼。唱和靡不同,篇章渐盈百。吾生丘壑志,赖以遣晨夕。内顾何所长,诸郎谬求益。去岁雨为灾,及秋更其剧。野吏古亭西,书斋寸苔积。一跌出不虞,右股几成躄。师资谅非据,造物来深责。卧疾十馀旬,至今犹怵惕。送君川之南,远想萦肝膈。洞庭四际天,巫峡双悬壁。扁舟溯浩渺,百丈行荆棘。白帝古高城,竹王旧疆域。仍当度泸水,葛相曾于役。使节此经临,所向皆名迹。边陲况少事,行迈多馀隙。妙笔发幽妍,闲心恣摹画。文章自千古,物色增高格。西蜀宦游人,杜陆为巨擘。花溪与剑南,鼎足看今昔。弱冠事远游,中岁聊停策。河汉一沿洄,衡庐常艺植。裹足太行西,北睇徒踧踖。峨嵋心所往,拟得同探索。药石更精奇,仙灵留采摘。兔丝下有苓,乌头小为荝。绝壑长空青,方流饶水碧。老态未龙钟,馀生况鸡肋。去志乃勃然,儿曹阻行色。今晨届弧矢,几日移旌戟。四座称万年,下民歌九罭。语别在须臾,重期莫能测。各为南北人,复作东西隔。人生感知己,握手殊悯默。何以赠仁言,高明尚柔克。
  • 作传曾闻李习之,农经百草未尝知。成纹自蹙如山势,引蔓能交入夜枝。五岭诸州康最好,一筐相惠赤尤宜。年来病足资奇效,不为霜髯变黑丝。
  • 苍松翠竹五峰西,百福偏于晚节齐。四叶孙枝花始见,三重堂构燕双栖。诗成先许诸郎和,酒熟堪酬好鸟啼。最好石桥门外路,入城潮水绿盈溪。
  • 山夹深江入海涛,扁舟来往未云劳。新松倚岸疑阴浅,短杖随身怯路高。塔顶千灯明昨夜,天中孤月待吾曹。却缘惮暑参差甚,虚阁谁飞白兔毫。
  • 西行路远北归贫,百口分为去住身。阳羡寄家初僦屋,粤江移棹暂违新。清秋正熟黄花酒,紫气应来白发人。到日华筵开四代,德星今在太湖滨。
  • 老矣犹堪斗百篇,生初长记在亲前。黄花又值三三月,白首今逾八八年。古岫石林元壁立,新祠风木尚萧然。劳君载酒能相饷,且为停杯一问天。
  • 绝无沾滞绝根尘,肤发完归与两亲。蝴蝶梦中醒睡客,白莲花里去来身。天边星已占方朔,谷口名犹说子真。不恨夜台多好友,西山薇蕨渐无人。
影相集珍
  • 飞天神马金带
  • 明清雕字古玉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
  • 精品猴面古玉饰
  • 斗彩鸣凤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