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查慎行

朝代:(清)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更 多

生平

5岁能诗,“始入小学”。
6岁“通声韵,工属对”
10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
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
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岁应童子试
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钱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田里。
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其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文学成就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入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袁枚《论诗绝句》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吴伟业)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时代背景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


藏书之家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岁时退居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万卷书。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管庭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跋》称其“国初吾邑东 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僳,筑“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有“双遂堂”藏书。后查嗣庭以文字狱戮尸,亲族子弟,均受株连,慎行以年老放归,三弟则遗留关西,藏书散失无存。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时,孙查岐昌仍以得树楼命藏书之所。藏书散佚后,吴骞曾得其残帙数种。著有《得树楼杂抄》、《经史正伪》、《随猎日记》、《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黔中风土记》、《人海记》、《敬业堂诗集》等。
【展开内容】
  • 湖面平添积雨余,放生池外葑初除。谁司水族加恩簿,开过桃花未打鱼。
  • 凿开混沌著丹青,落石犹疑处士星。白鹤不归梅树老,鹭鸶飞上御书亭。
  • 万叶千花缀彩棚,火莲龟背吐层层。不知白日长多少,又点湖心照夜镫。
  • 蜂喧蝶闹奈春何,拂面风香过绮罗。此意少年应未会,第三桥畔落花多。
  • 银鬣金鳞照坐隅,烹鲜连日赐行厨。感逾学士蓬池鲙,味压诗人丙穴腴。素食余惭留匕箸,加餐远信慰江湖。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
  • 短褐频趋道路尘,青毡犹是向来贫。为怜褦襶随朝士,特赐哆啰出罽宾。燥湿推恩惭厚庇,短长称意荷终身。从今听雨听风候,儤直堪夸楯梐人。
  • 某树某水与某丘,旷怀往往消百忧。无端弓旌被缰锁,坐对尘壒生牢愁。卢鸿草堂图,阅世已千载。十志并流传,其人俨如在。问谁好事供潇洒,毋乃真迹留王宰。华亭最晚出,模本发精采。今之妙手继者谁,摩诘前身应画师。丹青一变粉墨骨,写向尺幅尤雄奇。云是吴中小秀野,何斯佳境移于斯。堂中主人顾十一,结客论文两豪逸。百家汎滥流溯源,万口喧传名副实。我是当年入座人,淋漓衫袖梨花春。爱其披豁气谊真,丰格仿佛余先民。宴衎之乐非丝竹,水色烟光八窗绿。半酣䬃沓风雨来,喷玉跳珠三百斛。铁崖老矣阿瑛贫,空巷间抛薜萝屋。可怜相见凤城西,僦舍还同燕子栖。犹能折柬致朋旧,局促肯放诗名低。我诗胡足道,依样葫芦画中稿。惟君痴嗜之,擘纸含毫共研讨。留题惯恼麓台翁,作记深惭竹垞老。吁嗟乎神仙富贵孰有无,默存岂必皆清都。梦中五岳巾箱图,君归来兮挟我俱。以神为马蘧为庐,一息十反良可娱。赁舂龌龊难久居,乃独怜君屋上乌。
  • 淳化祖帖绝难得,南渡摹勒传淳熙。其详载在《辍耕录》,官本旧推修内司。临江太媚绛潭瘦,字体特取丰而肥。曾经翻刻凡几手,亥豕帝虎辨者谁。形模粗具木偶尔,神理了不关须眉。近来此本亦不易,世代渐远宋拓稀。大观之后此其亚,仅与阁帖争毫釐。有如虞夏祖颛顼,要是嫡派非横枝。昨从庙肆见且骇,尤物乃落驵侩儿。装褫仍用球路锦,十卷首尾完无亏。叩之高索钱五万,而我囊乏三钱锥。少需便恐被豪夺,一计猛出居巢奇。乌驴克货价相直,快挟墨宝徒行归。入门爨妇告米罄,一笑那顾朝来饥。明窗小几风日亮,尘垢不敢侵吾帷。古香透纸辟蟫蠹,元气入骨腾蛟螭。熊熊异光黑点漆,滑滑腻理肤凝脂。试临只愁鬼掣腕,帝睨幸免食朵颐。嗟嗟世俗惯传误,目所未睹公谩欺。曹家谱系格古论,岁月舛缪余可知。偶凭一端为驳证,食古以耳皆如斯。
  • 云间高生精赏鉴,嗜古搜奇确且赡。朝来导我出西华,指点前朝御用监。监南新创元都坛,当门老桧青蛟蟠。旧闻酒海今落此,共叹体质犹坚完。渎山巨璞初无价,谁遣不胫来辇下。至元巧匠雕琢成,万岁山头设高架。天然位置平不颇,琐窗八面开重阿。石龙吸水上霄汉,倒泻溢为太液波。波光翻动广寒殿,满瓮蒲桃映华瑱。侍臣多著质孙衣,天子亲临诈马宴。电转星流四百年,故都何物不推迁。曾承沆瀣依天上,流落人间亦可怜。亭虚无复朱栏护,颓砌旁连髹器库。天吴跋浪鬐鬣张,只与空庭饱风露。君不见周彝商斝近来无,形制争传博古图。为池为海将安用,笑尔几同五石壶。
  • 卧看星回晷景移,流光冉冉与衰期。人言宦海藏身易,自笑生涯见事迟。夜似小年寒渐信,病非一日老方知。惟余莼菜思归兴,蚤在秋风未起时。

3 4 5 6 7 8 9

影相集珍
  • 鎏金卧犬兽雕
  • 斗彩鸣凤盘
  • 母子象尊
  • 明清雕字古玉
  • 青铜飞天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