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查慎行

朝代:(清)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更 多

生平

5岁能诗,“始入小学”。
6岁“通声韵,工属对”
10岁作《武侯论》。曾就学于黄宗羲,研究经学,对《周易》尤有心得。
19岁“读书于武林吴山,从慈溪叶伯寅先生学”,
20岁补诸生,出门远游,遍历云贵、华中、华北、东南各地,写出大量诗作,名噪一时。曾在纳兰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岁应童子试
康熙二十八年(1689),牵涉洪升《长生殿》的国恤张乐事件,遭革职,驱逐回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又号查田,籍贯改作钱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举人。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东巡,因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曾3次随驾巡游塞外,岁时风土,悉记以诗。得帝器重,亲书“敬业堂”额以赐。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人称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谨,特许其父子返回田里。
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其长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进士,时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文学成就

  査慎行受经史于著名学者黄宗羲,受诗法于桐城诗人钱澄之;又与朱彝尊为中表兄弟,得其奖誉,声名早著。入朝后从军西南,随驾东北,又饱览各地风光。其论诗以为“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他以“空灵”创新为尚。得力于陆游很深;著《补注东坡编年诗》50卷,受苏轼的影响亦大。其诗工于刻画锻炼,又多采用白描手法。袁枚《论诗绝句》称其诗“一味白描神活现,画中谁似李龙眠”。拟之以北宋画家李公麟。清初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吴伟业)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查慎行诗多纪游吊古之作,又多作组诗。古体如《中秋夜洞庭对月歌》、《石钟山》、《五老峰观海绵歌》;近体组诗如《金陵杂咏二十首》、《荆州杂诗六首》、《邯郸怀古三首》、《汴梁杂诗八首》、《建溪□歌词十二章》、《桂江舟行口号十首》等,都颇著名。反映民间疾苦的篇章则不多,只有《秦邮道中即目》、《芜湖关》,《白杨堤晚泊》、《芦洲行》、《悯农诗》、《赈饥谣》等诗,写及了这方面内容。

  查慎行的诗“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后经他删定为4600余篇,按时地编次为《敬业堂诗集》48卷,《续集》 6卷,另有《词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绝少,《敬业堂文集》3卷,《别集》1卷,共100余篇,子孙搜访汇编而成。金庸小说《鹿鼎记》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诗中的对句。


时代背景

  清兵入关以后,江南一带士人抗清斗争前仆后继。至查慎行成年时代,清建国之初的那种反满复明的斗争已先后被扑灭或压制,除西南、西北边隅以外,大规模公开的反清斗争已成过去,清政权已相当稳固,政局已趋于平稳。康熙等一方面继续实施高压政策,残酷镇压汉族的零星反抗,大兴文字狱压制汉族士人;一方面则大事“稽古右文”,以怀柔手段笼络人心,特别是笼络汉族士人。这种双管齐下的政策,对当时士人确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辈已不同于明末清初民族意识十分强烈的老一辈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他们谋求仕途,欲以此实现人生追求。

  当时湖州庄氏史案的广事株连虽也曾震动一时,但它给查慎行们的更大影响,只是造成他们对政治的恐惧感,从而促使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诗稿中,明末清初顾炎武式强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渐少见。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诗歌思想成就的评价,似乎不必再拘泥于他们对亡明的态度而滞留在满汉问题上做文章了。对查慎行这一代诗人的诗作,似可转换视角,把着眼点落到他们反映当时现实和指陈时事的态度与深度上来。查慎行的诗,在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方面,与清初诗人多有异处,这一特点当引起我们注意。


藏书之家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岁时退居里中,贮书万卷,坐卧其中。卒之日,惟手勘万卷书。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管庭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跋》称其“国初吾邑东 南藏书家,首推道古楼马氏,得树楼查氏,盖两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于甲乙两部积有异本,其珍守已逾数世,不仅为充栋计也”。查氏兄弟均有藏书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树楼”,藏书甚富;次查嗣僳,筑“查浦书屋”藏书;季查嗣庭(1664~1727)字润木,有“双遂堂”藏书。后查嗣庭以文字狱戮尸,亲族子弟,均受株连,慎行以年老放归,三弟则遗留关西,藏书散失无存。所藏书钤有“查氏初白”、“南书房史官”、“希古”、“得树楼藏书”、“海宁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时,孙查岐昌仍以得树楼命藏书之所。藏书散佚后,吴骞曾得其残帙数种。著有《得树楼杂抄》、《经史正伪》、《随猎日记》、《周易玩辞集解》、《苏诗补注》、《黔中风土记》、《人海记》、《敬业堂诗集》等。
【展开内容】
  • 渡淮橘成枳,一变性终失。不闻返故土,枳又化为橘。人生百年中,孰是保初质。就衰水赴壑,驻景戈挽日。几见白头翁,鬓霜复如漆?
  • 闸河一线才如沟,戢戢鱼聚针千头。其中巨者长二寸,领队已足称豪酋。尔生亦觉太局促,漂沤散沫沉复浮。不知世有海江阔,长养何异蒙拘囚。居民活计乃在此,劳不撒网逸不钩。竹竿绷罾密作眼,驾以一叶无篷舟。朝来暮去寻丈内,细细粘取银花稠。庖厨却缘琐碎弃,曝向风日乾初收。微腥但供饲狸用,性命肯为纤毫留。吾闻王政虽无泽梁禁,鲲鲕尚有洿池游。人穷微物必尽取,此事隐系苍生忧。一钱亦征入市税,末世往往多穷搜。
  • 升仙台前白玉碑,柱石拿攫龙之而。鸿文载在御制集,初不假手词臣为。我来摩挲一再读,颠者踪迹大可疑。忆昔元人失其鹿,群雄角逐争驱驰。濠州布衣人未识,芒砀云气常随之。金陵一朝定九鼎,六合不足烦鞭笞。是时楚兵最剽悍,不自量力来交绥。国家将兴有先兆,天遣来告贞元期。明明天眼识王气,故以险怪惊愚蚩。英君往往谋略秘,计大不许寻常窥。亦如田单破燕骑,神道设教尊军师。不然兹事乃近诞,小数何足夸权奇。白旄一麾江汉靖,军前长揖从此辞。留侯自伴赤松去,谷城空立黄石祠。天池之山高巍巍,竹林仙驭杳莫追。鹤归倘记石华表,世代已逐沧桑移。百年雨露在山泽,惟有松柏参天枝。
  • 画竹原从草书出,眼中孰是张芝笔?高生善书久绝伦,馀技兼为竹写真。自言亦用狂草法,颇觉游戏能通神。无诸城中少修竹,客舍连旬苦炎毒。赖君妙手补化工,为我一挥终十幅。幅终掷笔风雨来,野人疏爽心颜开。须臾雨止墨光湿,润入纸背生苍苔。老龙蜕骨瘦崛强,翠凤掉尾纷毰毸。魄雄气大腕力壮,尽扫筱簜皆凡材。忽然幻作铁钩锁,世有诚悬应识我。谓川千亩胸郁蟠,放纵精微无不可。文湖州脉继者难,后来独推王孟端。人间多画风中柳,珍重萧郎十五竿。
  • 姚侯送我游黄湾,澄江一道晴无澜。黄昏到岸天色变,彻夜震撼号惊湍。平明谒海神,云气解駮光斑斓。殿中击铜鼓,声落海外迎潮还。巡檐绕廊看古碣,手剔碧藓青苔斑。或欹或仆或屹立,节角刿杀形模残。煌煌御书碑,迥出唐宋元明间。浴日孤亭表其右,七十二级直上穷跻攀。不知榑桑出地几千丈,顿觉万象晃朗穷豪端。骊龙吐珠蛟喷涎,阳乌击水鳌移山。祝融分位当炎躔,紫霞红浪上下两摩荡,中有万点风樯竿。星流电掣到庙下,一一椎髻垂花鬘。吾皇膏泽被百蛮,远人毕至迩者安。自从计臣握算变新法,盐筴纤悉多归官。广川大泽禁渔猎,网漏鱼鳖群生悭。问神受封今几代,蒿目岂不知时艰?国家大事必祭告,谓是正直无欺谩。幽明肸蚃一气旋,忧乐当与民相关。曷不草绿章,为民请命恩宜颁。但使方隅获沾山海利,神亦坐享血食无惭颜。
  • 不是微之定牧之,紫薇亭擅舍人辞。十年未就《归田赋》,众口犹传赴洛诗。往事相关棋已散,秋风才到鬓先知。怪来东阁留宾地,难遣深情是酒卮。
  • 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代禅事何轻。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适成名。千秋疑杂陈桥驿,一著黄袍遂罢兵。
  • 西风残照广川城,董相祠边感慨生。官秩稍增秦博士,文章独辟汉西京。醇儒岂以科名重,英主无如经术轻。却笑武皇亲制策,牧羊牧豕尽公卿。
  • 玉斧铜标界有无,苴兰城外亟储胥。田横客已辞穷岛,乐毅功难敌谤书。官滥羊头争献镜,谋新鼠穴可乘车。英雄稚子论谁是,广武登临叹有馀。
  • 不道西游尔许难,万峰高下渡桑乾。乱鸦雪紧荒城暮,丛雁天低断角寒。燕市莫寻当日伴,并州且作故乡看。到时尺素烦驰寄,及与梅花报岁阑。

6 7 8 9 10 11

影相集珍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
  • 斗彩鸣凤盘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