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毛奇龄

朝代:(清)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更 多

生平

  毛奇龄四岁识字,由其母口授《大学》,即能琅琅成诵。少时聪颖过人,以诗名扬乡里,十三岁应童子试,名列第一,被视为“神童”。当时主考官陈子龙见他年幼,玩笑说:“黄毛未退,亦来应试?”毛奇龄答道:“鹄飞有待,此振先声。”众人皆惊。明亡,哭于学宫三日。后曾参与南明鲁王军事,鲁王败后,化名王彦,亡命江湖十余年。明亡,清兵南下,他与沈禹锡、蔡仲光、包秉德避兵于县之南乡深山,筑土室读书。毛奇龄生性倔强而恃才傲物,曾谓:“元明以来无学人,学人之绝于斯三百年矣。”评判言词过激,得罪人多,因此仇家罗织罪名,遭几度诬陷。后辗转江淮,遍历河南、湖北、江西等地。赖友人集资向国子监捐得廪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参与纂修《明史》。其间以《古今通韵》1卷进呈,得到赞赏,诏付史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因两膝肿胀,关节僵硬,辞职归隐,居杭州竹竿巷兄长万龄家,专心著述。曾结识汤斌,与阎若璩等多有辨难。从学者甚多,著名的有李塨、邵廷采等。毛奇龄70岁时,自撰墓志铭,提出死后“不冠、不履,不易衣服,不接受吊客”。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家病逝,葬于萧山北干后浦滩。

作品特色

诗词
  清初诗界名家中,毛奇龄正是在诗歌创作中有所追求、有所创新的诸多大家之一。著名词学专家、已故龙榆生教授在其编选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评日:“奇龄小令学《花间》,兼有南朝乐府风味,在清初诸作者,又为生面独开也。”晚清词人陈廷焯(字亦峰)对己作自视过高,爱以个人偏见讥评前辈词家的词没他写的好,说毛奇龄词“造境未深,运思多巧。”现代作家、著名教授施蛰存不以为然,在他选定的《花间新集》中选人毛奇龄词12首,他说:“右毛检讨词十二阕,可与李波斯比美。而取境之高,直是南朝清商曲辞。陈亦峰乃讥其‘造境未深,运思多巧’,殆不知词之本源者。”施老在集中的陈廷焯词后则评之日“白雨斋(按:廷焯之号)论词主沉郁,谓‘沉则不浮,郁则不薄’,论小令主唐五代,谓‘晏欧已落下乘’。持论甚高。其自作词,亦刻意揣摩温、韦,用功于文字声色之间,但得貌似耳。”的确,对毛奇龄词(特别是小令),采取武断否定,只能说明否定者本人“殆不知词之本源者”;对清初生面独开、自成一格的毛奇龄词,简单地斥之为“造境未深”,不仅不公允,而且不符事实。总之,毛奇龄在诗文词曲方面的成就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奇龄善诗歌乐府填词,所为大率托之美人香草,缠绵绮丽,按节而歌,使人凄怆,又能吹箫度曲。”他的《西河词话》,对词曲的发展演变“缕陈始末,亦极赅悉”(《总目》卷一九九,《词话》条)。决不能因为他没有“大江东去”式豪放词赋而对其妄加菲薄。毛奇龄和清初的钱谦益、王士桢、吴伟业、朱彝尊、陈维崧等等大家一样,在诗文词曲上的成就是不容抹杀的。
  毛奇龄的诗作,体式多样,不乏佳作。如五绝《览镜词》:“渐觉铅华尽,谁怜憔悴新。与余同下泪,只有镜中人。”寥寥20字,托出了咏叹年华易逝和自己早年坎坷中的落寞心情。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评点此诗谓:“其实无一同心人也,然道来曲而有味。”又如七绝《除夕作》:“旅馆椒花红欲燃,椒盘愁向客中传。 如何才听金鸡唱,便唤今宵是客年。”沈又评述“人人能道者,却未有人道及,新故之感,凡事类然,不独除夕也。”再如七绝《秦淮老人》:“秦淮高阁拟临春,中有仙翁鬓似银。话到陪京行乐处,尚疑身是太平人。”沈评述甚高:“明处离乱之后,偏云尚疑身际太平,词弥曲意弥悲矣!”的确,毛奇龄诗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擅长在寻常的景物情事上力创新境,别出新意。如七律《少年》、《朔方》、《钱唐逢故人》、《送人之耒阳》等等,都无不“自我胸中出”,“妙语出平淡”。毛奇龄有不少七言古诗,写得非常凝炼,栩栩如生,堪称清代叙事诗中的上乘之作。像收录在《清诗别裁集》里的《杨将军美人试马请歌》、《钱编修所藏司马相如玉印歌》、《诏观西洋国所进狮子……》诸篇,入神之笔屡见,其中尤以《打虎儿行》为最佳。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卷十一》中选毛奇龄诗16首,高度评价毛之诗“学唐而自出新意”,并把此诗列在卷首,评之日:“正说小儿之忘身救父,易乎平直,得‘假虎隐幔恐小儿’一衬,则小儿之至性愈出,见此时小儿知有父不知有虎也。”并说此诗是毛奇龄的“拔萃之作”。在毛奇龄所作众多诗篇中,诗中点明有关吟咏故乡景物情事的不下20首,这些篇什,“情之所发,根于至性”,诗韵优雅,读之琅琅上口,其中五绝如《苎萝村(二首)》,五律如《山行过美施闸(二首)》,七绝如《湘湖采莼歌(二首)》,七律如《江令宅》、《重阳日同姚监郡张广文徐征君城山晚眺》等,不仅有相当的文学价值,而且有很高的地方文献价值。

书法
  毛奇龄的书法处处都能使人体味到一种纯情,一种超逸的格调,通篇洋溢着诗的纯情,纯得醇厚高古,出尘超迈,具有饱学之士的风雅。纯中孕有无限的意趣与生机,雅拙中藏有万般轻灵,纯而不弱,其行笔结体有魏碑的支撑,有铮铮铁骨之感,拙中富巧,巧中含拙。毛奇龄以行书笔意入魏楷,任笔结体,丝毫没有夹生感、造作感、局促感,也着实难能可贵。其楷中的行意,点画潇洒,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流畅有序,没有无病呻吟的媚态,没有故作多情。在用笔上不浮不躁,不激不厉,舒展自如,一笔一画急缓徐驰,节奏铿锵,依法而又不为法度所拘束。全幅格局疏朗宕润,气度轩昂,情调统一而和谐,意态紧密相联,没有经营的辛苦,而更多是自作诗的纯情,学富五车者的恬淡,一切也都不遮不掩,情真而率直。犹如古诗歌中的那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空灵淡远的意境之美,欲辨已忘言,可谓入神入理。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漫不经意,但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实为千耕万耘,千锤万炼后成果而决非一朝一夕之事。
  毛奇龄有五言诗吟道:“四海既统一,六国威归秦。不虞汉代儒,犹自著美新。草泽甫窃发,郡国先埃尘。三川即沦亡,轵道气不伸,人生有义分,各自为君臣。季布思项羽,五烛一齐涽,乌鹊自有侣,毛亦有伦。不观山谷间,尚有秦遗民。”其书轻松自如,其诗朗朗上口,如春风拂衣,似疏林摇曳,那里有林塘曲园的幽雅,有清流泛舟、花开见佛的虚灵,有先秦遣民的风范。这是毛奇龄这位书法家、诗人的诗书化一,韵余笔外的超逸的艺术天才,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究其形迹,笔致凝练而秀逸,结字大小一任自然,意态松秀而天真,翩翩欲倾;章法最有意趣,风致散洒疏宕,其潇洒而漫不经意的韵度恰似瑶岛散仙,而通幅又意连势重,浑然为一体,如此这般意韵高超而又能超乎于形迹之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确实是不多见的。也正如前贤所说:书者,抒也。当今书坛又有众多的“著名书家”无物可抒,无言可抒,只争抄录唐诗宋词。书法美的本质在于书者将心灵以点线的形式外化,借文字为载体(最好是自己的诗文),去表现自己的性情。所赏这幅作品,感到毛奇龄的心境是那么的恬淡和清静,一枝毛笔信手拈来,笔尖触纸即收,点到为止,所以点画的方圆,粗细,轻重长短,随意而安。如仰碧空纤云轻缭,清虚浩杳,确乎笔未到而意到,笔虽短而意长,笔虽短而神远。虽然从清劲洒脱的笔画中不难看到深厚的碑帖功底,但是产生强大诱惑力的还是那笔势中飘飘的一种仙气,字态如白云初晴、幽鸟相逐般的典雅和晴雪满竹、泉流石上般的清奇,其意境甚为清淡空灵,观之甚感静寂、疏远。字里行间如遥望缓步徐行的长老项背,一副超然物外的风采;亦仿佛精钢百炼,去尽渣滓,进入了至高境界。正谓前贤所指:“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柔非弱,刚极乃柔。”用此语来说毛奇龄的书法,当受之无愧。


著述名录

  毛奇龄的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亦工词,擅长骈文、散文、诗词,都自成家数。精通音律,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他在书法艺术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毛奇龄的书法,骨力骏健、笔势挺拔,儒雅清奇、个性强烈,是文人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毛奇龄博览群书,经学词章,各擅胜场。遇有异说,必“搜讨源头”、“字字质正”,好持自己独特见解。其所撰《四书改错》是针对朱熹《四书集注》之抨击。毛奇龄一生以辩定诸经为己任,力主治经以原文为主,不掺杂别家述说。他在少林寺写的《大学知本图说》,为其得意之作。以及其他众多著作,均阐明他的治经思想。除潜心经学外,对地方志也有研究,著有《湘湖水利志》3卷、《萧山县志刊误》3卷等。此外,毛对文学、音乐颇有造诣,好诗词歌赋,著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多卷;又曾教授乐律,著有《竟山乐录》4卷、《乐本解说》2卷等。近人邵瑞彭评其词“雅近齐、梁以后乐府,风格在晚唐之上”。

  毛奇龄以经学傲睨一世,挟博纵辩,务欲胜人,抨击朱熹《四书集注》,撰《四书改错》,阮元尝推他对乾嘉学术有开山之功。他亦好为诗。初受知于陈子龙;反复变化,由三唐而上窥齐梁。其论诗,主张以“涵蕴”、不着□际“见难”,以“能尽其才”为妙;大抵尊唐抑宋,甚至痛诋苏轼。所作亦颇博丽窈渺,声名甚著。曾有琉球使者过杭州拜访他,并觅买其诗集。但毛奇龄自谓其诗“酬应者十九,宴游者十一,登临感寄无闻焉”,张维屏也说:“名家古诗多存寿诗者,殆无过毛西河。”(《国朝诗人征略》)可见其内容比较狭窄和贫乏。他还写了一部《仲氏易》,把宋人讲的《易经》推倒了。毛奇龄认为周敦颐的《太极图》是来自道佛的文献。

【展开内容】
  • 小鸟踏花枝,花落如红霰。花树朦胧一径迷,中有佳人面。愁见落花多,欲去还留恋。扇子盛来仔细看,点点桃花片。门外绿杨堤,门里红妆女。何处金羁美少年,故绾垂杨缕。风起搅杨花,飞作廉纤雨。眼底迷迷不见人,且听黄鹂语。
  • 樱桃子熟竹初肥。南园昼启迟。蜂房滤粉暗成脾。画垣生绿衣。蒲雨涨,柳桥低。秋千深院迷。杜鹃啼歇最高枝。有人还未归。拒霜花发傍妆楼。楼前细水流。隔花初日上帘钩。美人楼上头。开碧箧,泻红油。镜边长坐愁。鸳鸯瓦热露华浮。玉钗寒未抽。
  • 花前鼓瑟花间听,红灯低照新妆靓。侍婢唤行云。高唐曾见君。玉笼香雾绕,怕见青铜晓。井上辘轳声,翻教睡画屏。珊瑚镂枕珠阗细。盘云散泽香衣腻。枯压鬓边花,花红印一些。与谁同转侧,绣出双鸂鶒。将枕付陈思。陈思思不思。嘉文小裹双丝纽。单窝认得孤眠久。泪浥口脂融,相逢一梦中。花函遮短帔,中有相思字。银烛夜来新,深怜抱枕人。沟头流水山头雪。春江几度迎桃叶。桃叶渡江来,江花两岸开。珍珠量几斛,买得双蛾绿。衫子绿于蛾,双蛾奈绿何。丹枫叶叶迎春小,锦茵开处香鸾绕。银扇隔雕栊,灯花百子红。檐前乌鹊曙,休遣催妆去。赋得夜来珠,昭容揽镜馀。雕篮细压花毬小。金箱叠锁珠丝绕。花烛满帘栊,双樽琥珀红。芙蓉清漏曙,晓凤衔烟去。慢撒帐头珠,香奁贮有馀。药栏勾堕衔钗雀。雀钗衔堕勾栏药。花落画屏纱。纱屏画落花。晓山关雁绕。绕雁关山晓。人远惜残春。春残惜远人。软铺铜甃飞红浅。浅红飞甃铜铺软。深巷柳摇金。金摇柳巷深。爚篝香雾薄。薄雾香篝爚。门掩半黄昏。昏黄半掩门。去春三鸟栖来曙。曙来栖鸟三春去。边塞绝秋千。千秋绝塞边。错弹哀抵角。角抵哀弹错。楼倚谢娘秋。秋娘谢倚楼。井干双断金丝绠。绠丝金断双干井。城上响啼莺。莺啼响上城。绮园南去骑。骑去南园绮。迟日坠鸣机。机鸣坠日迟。簸钱金压花裙唾。唾裙花压金钱簸。斜日斗钿车。车钿斗日斜。酒胡雕列缶。缶列雕胡酒。孤独醉当垆。垆当醉烛孤。熨香沉斗珠绳屈。屈绳珠斗沉香熨。花鸭睡笼纱。纱笼睡鸭花。减丝荷漏浅。浅漏荷丝减。长夜好难量。量难好夜长。烛槃深影春围曲。曲围春影深槃烛。迷路入花溪。溪花入路迷。枕函空覆锦。锦覆空函枕。遮莫苦栖鸦。鸦栖苦莫遮。刺桐花满高桥寺。寺桥高满花桐刺。魂断几家村。村家几断魂。去騧嘶落絮。絮落嘶騧去。娘度夜中霜。霜中夜度娘。小姑村映青溪晓。晓溪青映村姑小。家是就矶斜。斜矶就是家。返舟莲棹远。远棹莲舟返。侬识旧娃宫。宫娃旧识侬。上潮春涨西陵望。望陵西涨春潮上。寒雨渡来难。难来渡雨寒。燕泥衔断槛。槛断衔泥燕。时苦作蚕丝。丝蚕作苦时。路旁厢板乌椑树。树椑乌板厢旁路。寻处甚阴阴。阴阴甚处寻。缕丝千点雨。雨点千丝缕。何若别情多。多情别若何。窄帆轻落亭前驿。驿前亭落轻帆窄。红露浥花栊。栊花浥露红。渡淮临雨暮。暮雨临淮渡。长过莫愁乡。乡愁莫过长。
  • 喜摘唯红豆,难攀是白榆。百花亭外展氍毹。藏得宜男、临赛又踟蹰。绡帕牵藤刺,缃襕裹露珠。朦胧却把翠钿输。暗拣花枝、插补鬓边虚。青漆垂银钥,丹纱映玉栊。隔窗娇立小芙蓉。两地分明、细语一灯红。好鸟音初剪,幽兰气转浓。相看枉自唤玲珑。一寸明螺、槅子万重峰。粉蕊飘来薄,红英落处稀。一团并作屐头泥。却是桃花飞过、李花飞。残粉留青蒂,零红断碧枝。落花那辨早和迟。空自晓风吹了、晚风吹。梧子丛台敞,荷香小幕开。冰浆雪瀣满樽罍。时见梁间双燕、自飞回。覆草传螺碗,藏钩觅坠钗。闺中柳絮谢家才。妒煞王郎、私遣隔帘猜。
  • 绛帐迢迢结作云。东风吹皱石榴纹。芙蓉弄色调金粉,蛱蝶寻双认绣裙。花羃历,思纷纭。游车归去日斜讯。不知唱得难忘曲,十二钗边若个闻。银甲雕戈小队工。内家宣敕教从戎。山萝覆镞萦金细,野火烧旗闪幔红。宫月静,阵云空。凤凰山下抱龙弓。珠兜玉靸团营路,小雨寒花何处逢。翠鬣红翘金蹠低。藕花多处一汀迷。谁怜比翼琴台瓦,枉织双丝锦字机。银埒远,玉塘稀。天长海阔几时归。相离只解相思死,那解相思未死时。蓼浦兰江隔远涔。彩毛飞去信音沉。十三弦上锼金柱,二八丫头琢玉簪。无处觅,好难寻。空留双影绣罗衾。几回欲向沙头路,到得沙头路转深。
  • 梅花开满清江路。北府夜凉新幰度。谁开扇上五明罗,只挂灯前九子璐。西陵水削回潮暮。双盏乍传天欲曙。开元新赐小金钱,撒在帐中无觅处。红蕖小幕开深槛。微雨乍收凉漏浅。酒淹垆火带霜吹,风搅浊油和烟剪。银船交泛明河转,玉树当轩共婉娈。夜深空忆广陵涛,水绕曲江知近远。吴山晓阁妆螺子。山木倒开蛮镜里。笔床闲写竹衣红,书带自垂藤菜紫。机头小轴穿花绮。纂就散丝盈络纬。秋波千顷照芙蓉,无数彩云江畔起。
  • 龙山秋曙官亭冷。烟锁茱萸井。西风吹雨雁南来。何处还登戏马宋公台。美人垆下桑郎熟。细把金钱菊。辽东皂帽堕堪伤。不道满城风雨又重阳。芜城新曲勾栏浅。覆地氍毹软。小蛮金管雪儿筝。二十四桥明月照人醒。三朝不作衔书凤。但舞江南弄。晓风散去彩云愁。可是竹西歌吹久扬州。布帆婀娜江州至。贻我相思字。怀中一日九开看。记得旧时风雨夜阑干。潮平若泛西陵渡。须把滕王赋。南州榻冷剑城凉。借问延陵何日下南昌。宫莺细啭皇州路。花暖金盘露。春风扈从赋长杨。策马归来重醉酒垆傍。钱塘五月冰壶晓。别馆新荷小。瑶辞百幅重南金。思煞梁园客子到如今。
  • 夕阳江上丹枫暮。看车马、纷无数。当日西施从此去。城山出海,楼船近岸,中有更衣处。平沙十里长亭路。空留得、花如雾。最恨江流流不住。暮潮初下,午潮还上,今古西陵渡。片帆絓处芦花白。痛年少、经兵革。庾信江陵归未得。教兵城下,高迁屯畔,一夜寒涛坼。东来西往看如织。问谁是、当时客。睹此芒芒百思集。素车何在,乌鸢散尽,犹有人沾臆。
  • 梨花亸鹊惊春雪,柳曲迎车怯晓风。篮外蝶衣笼画粉,楼头凤蜡泻珠红。熏迷银叶怜妆坼,露压金槽滴睡浓。无奈景阳钟隐隐,数声和月到帘栊。春还绣陌桃初落,日映璚绡幕半遮。黄点额头花胜结,红抽靴子蒯绳芽。妒蛾筝合矜秦赵,细犊车香绕狭斜。空有侍中夸易识,难忘一笑在东家。吴娃窈窕裁芳纻,楚竹参差聚列星。歌扇影回屏半褶,舞裙丝挂箔头钉。觞迎水曲翻龙㔶,车转花梢动鸽铃。天上旧曾听鼓瑟,归来几度暮山青。董贤馆外骄騧骋,班氏门前冷鸟啼。湘浦芰裳迷蔡北,秦台苏合出乌西。针萦鸾缕愁丹缠,灯满蚕塸怨赤蹄。难与故夫携束素,重逢但唱杞梁妻。
  • 麦垄青青菜垄黄。野棠花满路、日初长。谁家女伴斗新妆。蜂来往,刺得口脂香。三五映垂杨。见人还却步、背方塘。小姑不解断人肠。看花落,又看浴鸳鸯。绣柱红绳曳彩云。双双悬画板、对斜曛。风吹袜子小鸦分。重扶下,低系水罗裙。天际映虹纹。抛来香带薄、绕氤氲。空园人散欲黄昏。惊鸿堕,花落自纷纷。花里重寻赵璧弹。流黄朝日映、织初残。停机暗下理双鬟。调弦请,莫是喜幽兰。弦涩苦难安。机丝曾裂指、沁心寒。思繁错记写离鸾。弹多误,频脱指环看。青鸟衔来双锦鳞。背人佯撇下、小重茵。口脂红浅浥香津。缄题处,印得指螺新。素字小泥银。簪花新样巧、卫夫人。鸳鸯格子剪江蘋。波纹细,恍见泪粼粼。一过东湖深又深。石桥啼不断、午时禽。柳黄曾压绞儿金。双朱户,流水昼沉沉。有女暗相寻。红衣羞泪湿、洗前襟。东风吹放小桃心。吹难住,吹落满庭阴。
影相集珍
  • 雕花银镜精品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母子象尊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精品猴面古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