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师道
轶事典故
杨师道精擅书法,工于诗词,常与名士宴饮,以诗歌自乐。唐太宗对他的诗作非常赞赏,对他道:“听说你每次饮酒游赏,都要提笔赋诗。朕怀疑你这些诗都是提前写好的,你现在可以当场作一首。”杨师道应诺,不多久便赋诗一首,毫无删改,满座之人无不叹服。
生平
投奔唐朝
杨师道是观王杨雄幼子,隋末客居洛阳,被王世充扣留,后投奔唐高祖。唐高祖任命他为上仪同、备身左右,还把寡居的女儿桂阳公主嫁给他。
镇守灵州
621年(武德四年),时任灵州总管的杨师道击退东突厥入侵。622年(武德五年),杨师道又与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歆在三观山击败东突厥。
624年(武德七年),庆州都督杨文干起兵反叛,杨师道与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前往征讨。不久,东突厥入侵原州(今宁夏固原),唐高祖先命宁州刺史鹿大师救援,又命杨师道赶赴大木根山,截断突厥归路。
担任宰相
后来,杨师道回朝,担任吏部侍郎,累迁至太常卿,封安德郡公。
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接替魏征担任侍中,成为宰相,深受唐太宗器重。他生性谨慎,从未泄露过宫中之事。如果有亲友问起,他都会转移话题。639年(贞观十三年),杨师道改任中书令。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杨师道与长孙无忌、房玄龄一同审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当时,桂阳公主与前夫之子赵节也参与谋反。杨师道便劝谏太宗,为赵节说情。唐太宗大怒,罢免杨师道的中书令之职,改任为吏部尚书。
杨师道出身豪门,不通下情。主掌吏部后,他压制权贵、亲朋以避嫌疑,所任命的官员却大多都是庸才,因此受到舆论的讥讽。645年(贞观十九年),杨师道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并代理中书令之职。
晚年生活
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返回长安。杨师道被罢为工部尚书,不久改任太常卿。
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陪葬昭陵,并获赐东园秘器。
家庭成员
父亲:杨雄,隋朝司空、观王。
兄长:杨恭仁,官至中书令。
兄长:杨续,官至郓州刺史。
妻子:长广公主,唐高祖第五女,初封桂阳公主,先嫁赵慈景,后嫁杨师道。
儿子:杨豫之,娶齐王李元吉之女寿春县主,因与永嘉公主私通,被驸马窦奉节所杀。
-
桂树春晖满,巢乌刷羽仪。朝飞丽城上,夜宿碧林陲。 背风藏密叶,向日逐疏枝。仰德还能哺,依仁遂可窥。 惊鸣雕辇侧,王吉自相知。
-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 天山传羽檄,汉地急征兵。阵开都护道,剑聚伏波营。 于兹觉无渡,方共濯胡缨。
-
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 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 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
-
辇路夹垂杨,离宫通建章。日落横峰影,云归起夕凉。 雕轩动流吹,羽盖息回塘。薙草生还绿,残花落尚香。 青岩类姑射,碧涧似汾阳。幸属无为日,欢娱尚未央。
-
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 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阴。
-
北林鹊夜飞,南轩月初进。调弦发清徵,荡心祛褊吝。 变作离鸿声,还入思归引。长叹未终极,秋风飘素鬓。 丝传园客意,曲奏楚妃情。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
-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春草初生驰上苑, 秋风欲动戏长杨。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
短长插凤翼,洪细摹鸾音。能令楚妃叹,复使荆王吟。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
-
久擅龙门质,孤竦峄阳名。齐娥初发弄,赵女正调声。嘉客勿遽反,繁弦曲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