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元量
入道原因
其一、元初道教受到帝王的推崇,社会地位颇高,道士的生活比较优越,生活方式比较自由,以道士身份南归对于一位宋室旧臣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其二、汪元量一向认为自己是汉族儒生,以全真教为代表的道教中兼容的儒家思想正好可以使汪元量在道教信仰中保留自己儒家的印记。而其中的遗民情怀也正好满足了汪元量的心理需求,满足他精神上的某种归依感。
其三、蒙元民族的统治,曾一度使汉族儒生处境艰难,并对汉族文化的传承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而道教是汉族文化相对比较纯净的留存之处,道教中民族文化的因素就成了他最终入道的又一原因。
文学创作
汪元量的友人李珏跋元量所撰《湖山类稿》,称元量“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艰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亦宋亡之诗史”。“宋亡之诗史”,是汪元量诗的主要特色。《醉歌》10首中,“声声骂杀贾平章”,揭露贾似道之流荒废政事,贻误国家的罪恶;“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直呼最高当权者太皇太后谢氏之名,痛斥她率先投降的可耻行径,满腔悲愤,不愧史笔。《越州歌》20首,描述了元兵南下时半壁河山遭受蹂躏的惨象:“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一阵西风满地烟,千军万马浙江边。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般作战船”。亡国之痛,悲歌当哭。又有《湖州歌》98首,从“丙子正月十有三,挝□伐鼓下江南,皋亭山下青烟起,宰执相看似醉酣”写起,以七绝联章的形式,依次记述“杭州万里到幽州”的所历所感、所见所闻:“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两淮极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数椽。兵马渡江人走尽,民船拘敛作官船”。景真情挚,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道。《湖州歌》、《越州歌》、《醉歌》是汪元量“诗史”的代表作。其深度和广度都超出其他宋遗民同类的诗。它记述的史实,往往能补史籍之所未及。
汪元量南归后,写了不少诗来反映人民在元朝统治下所过的痛苦生活,如《钱塘》“平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兴元府》“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饿死弃儿孙”等,可以看成是“宋亡诗史”的一部分。
汪元量早期创作《居拟苏武》四首、《月夜拟李陵诗传三首》,立意、谋篇、遣辞都模仿古诗《李陵与苏武诗》、《苏武诗》,痕迹过于显露。元兵南逼,国势飘摇,他的诗融入了时代的内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师法杜甫,模仿杜甫的秦州体,自认为"篇篇妙入神"(《杭州杂诗和林石田》),颇有心得。他在颠沛困顿之中,进一步领悟到杜诗“句句好”(《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他在大都所作《黄金台和吴实堂韵》中写道:“君臣难再得,天地不重来”,感到大势已去而又执著地眷恋故国;在《平原郡公赵福王挽章》中写“南冠流远路,北面幸全尸”,声讨元统治者虐待宋宗室。这些诗作继承了杜甫的沉郁,而又有他自己那个时代所赋予的苍凉和悲愤。他为挽文天祥而作的《浮丘道人招魂歌》,则学杜甫的《同谷七歌》,深得其章法。南归后写的山水诗,偶有明快之笔,但大多数是抒写寂寞哀愁心情的,如“孤舟行客愁无那,十二峰前十二滩”(《夔门》)。还有一些诗则受江湖派的影响,意境幽窄。
以“德祐之变”为界限,汪元量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宫廷生活。如〔莺啼序〕《宫中新进黄莺》写黄莺的伶俐,〔汉宫春〕《春苑赏牡丹》写牡丹的娇媚,曲尽物态,颇有情致。〔失调名〕《宫人鼓瑟奏霓裳曲》写宫人的哀怨。这些词辞采华美,结构缜密,虽然境界不高,但能做到典丽而不堆砌,工致而不晦涩。他的〔长相思〕中的“阿哥儿,阿姑儿,两个天生一对儿”,则通俗活泼,充满欢乐情绪。
“德祐之变”以后,汪元量的词作内容与风格都有了变化。至元十三年赴大都途中,他发出了“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的慨叹。在大都期间,在一组〔忆秦娥〕词中,他写南宋宫人“强将纤指按金徽,未成曲调心先悲。心先悲,更无言语,玉箸双垂”,“天沉沉,香罗拭泪行穷阴。行穷阴,左霜右雪,冷气难禁”,冲破了传统的“宫怨”作品中的幽愁暗恨,表达了被俘者的苦楚和眷恋故国的心情。其他如〔人月圆〕“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都感人至深。这些作品继承并发扬了陆游、辛弃疾、陈亮爱国词的传统,不事雕琢,直抒观感,言显意真。南归后,山河变色,“肠断江南倦客,歌未了,琼壶敲缺”(〔暗香〕),孤寂忧伤,眷怀故国,成为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且感情更趋深沉。代表作是〔莺啼序〕《重过金陵》。
生平
汪元量出生在一个琴而儒的大家庭中。年轻时,因精于弹琴作画、写诗填词,“以词章给 事宫掖”,成为供奉内廷的琴师,侍谢太后(理宗之后)和王昭仪(度宗之嫔),并与柴望(著有《秋堂集》)、马廷鸾(著有《碧梧玩芳集》)等有交往。
德祐二年(1276)宋廷降元,元世祖诏三宫北迁大都。汪元量以宫廷琴师身份随太皇太后北行,“杭州万里到幽州”,目睹了南宋奉表降元的悲惨一幕,也亲身经历了三宫北上、燕京生活,由此写下了《醉歌》、《越州歌》、《湖州歌》等具有强烈纪实性的诗史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记录宋元更替时期的真实事件,以补史书之不足。
文天祥兵败被执,囚于大都,汪元量曾屡至囚所探视。文天祥为汪元量集杜甫诗句,成《胡笳十八拍》,并为元量作品作序。汪元量写了《妾薄命呈文山道人》、《生挽文丞相》等诗,勉励文天祥尽节。在文天祥壮烈殉国后,他又作了《孚丘道人招魂歌》九首,形式模仿杜甫的《同谷七歌》,为文天祥招魂。
汪元量伴随三宫在北方生活了十三年,期间常出席元主举行的各种筵席,并以琴名于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别恩遇。他还授瀛国公赵显诗书,曾出仕翰林院,奉命降香。至元二十五年(1288)以后,太皇太后、王昭仪仙逝,十八岁的瀛国公赵显入吐蕃学佛法,其母全太后入正智寺为尼,他守候的宋室王族分崩离析,此时汪元量毅然决然地上书太祖请求南归,至元二十五年(1288)终得黄冠归,自号水云子。南归后,他组诗社,过潇湘,入蜀川,访旧友,后于钱塘筑“湖山隐处”,自称“野水闲云一钓蓑”。据传他行踪飘忽,被时人称为“神仙”,终老山水。
著述
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汪元量《湖山类稿》13卷,《汪水云诗》4卷,《水云词》2卷,已佚。清代乾隆间,鲍廷博刻刘辰翁选《湖山类稿》5卷(前4卷为诗,第5卷为词),《水云集》1卷。以流传系统不同,重见的诗很多。二者共收诗 300多首,词20多首,《四库全书》即以鲍氏二本著录。今人孔凡礼自明代抄本《诗渊》及《永乐大典》残卷中辑得汪森本未收诗约100首,词20多首,与汪氏二本合为一编,题为《增订湖山类稿》,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
淮南西畔草离离,万楫千艘水上飞。旗帜蔽江金鼓震,伯颜丞相过江时。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一阵西风满地烟,千军万马浙江边。官司把断西兴渡,要夺渔船作战船。两峰云锁几时开,昨夜京城战鼓哀。渔父生来载歌舞,满头白发见兵来。秋风吹雨暗天涯,越鸟巢翻何以家。岭上万松都斫尽,西湖新路欲排叉。师相平章误我朝,千秋万古恨难销。萧墙祸起非今日,不赏军功在断桥。苍生恸哭入云霄,内苑琼林已作樵。打断六更天未晓,禁庭两桁籸盘烧。鲁港当年傀儡场,六军尽笑贾平章。三声锣响三更后,不见人呼大魏王。脱却黄袍心莫欺,魏王事业止于斯。孤舟走过扬州去,表奏朝廷乞太师。贾庙巍巍尽敕封,秦齐两国受恩同。木棉庵下无依鬼,合策麒麟第一功。集芳园里策奇功,丞相南行面发红。留得紫绵三百曲,风吹雨打并成空。群臣上疏纳忠言,国害分明在目前。只论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甲子初秋柳宿乖,皇天无雨只空雷。正当七月初三夜,帝劝长星酒一杯。丝风毛雨共凄凉,燕子楼空恨恨长。今日客逢新酒熟,夜来春去落花忙。月夜湖歌歌正长,船来船去水茫茫。上塘歌了下塘唱,更唱吴王与越王。昨梦吴山阆苑开,风吹仙乐下瑶台。翠围红阵知多少,半揭珠帘看驾来。鳌山灯月照人嬉,宣德门前万玉姬。记得那年三五夜,快行擎驾倒行归。内湖三月赏新荷,锦缆龙舟缓缓拖。醉里君王宣乐部,隔花教唱采莲歌。年年宫柳好春光,百啭黄鹂绕建章。冶杏夭桃红胜锦,牡丹屏里燕诸王。昔梦吴山列御筵,三千宫女烛金莲。而今莫说梦中梦,梦里吴山只自怜。
-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尚有遗儒头雪白,见人犹自问诗书。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雒阳。自笑我来逢八月,手攀枯干举清觞。
-
豪士家园为我开,树头树底锦堆堆。书生大嚼真快意,不枉戎州走一回。锦荔戎州第一奇,大如鸡子压枝垂。金刀剪下三千颗,对客从容把酒卮。害马劳人事已灰,长安无复使臣来。满园蓊蔚千千树,尽是杨妃死后栽。锦树高枝种万窠,岁收百斛足生涯。八钱买得一斤重,鲁直诗中特地誇。锦壳中间玉一团,树高数丈实难攀。泸戎颗颗甜如蜜,夔梓累累味薄酸。
-
凤州南去是南岐,大散横盘势更危。跃马紫金河畔路,万株杨柳撒金丝。去路迢迢入两当,三千三百到华阳。黄花川上黄花驿,千百猿声断客肠。
-
南高峰对北高峰,十里荷花九里松。烟雨楼台僧占了,西湖风月属吾侬。如此湖山正好嬉,游人船上醉如泥。黄莺不入垂杨柳,却立海棠花上啼。红桡绿舫荡清波,露脚斜飞湿芰荷。回首涌金门外望,里河犹自沸笙歌。嵯峨云髻簇金钿,血色罗裙湿晓烟。陌上相逢通一笑,第三桥下是奴船。溶溶漾漾碧粼粼,船去船来不碍人。日午中官传上旨,内家宣赐玉堂春。月香水影逋梅白,雨色晴光坡柳青。一个销金锅子里,舞裙歌扇不曾停。帝城官妓出湖边,尽作军装斗画船。夺得锦标权遗喜,金银关会赏婵娟。王孙挟弹打鸳鸯,红藕花前世界凉。揭起蓬窗弄湖水,潜螭双眼射金光。芙蓉照水桂香飘,车马纷纷度六桥。锦幔笼船人似玉,隔花相对学吹箫。六花飞舞似鹅毛,丞相身穿御赐袍。不念长安有贫者,下湖打鼓饮羊羔。
-
六馆风流不可寻,形骸土木泪痕深。有时咄咄空书字,俗子宁知我辈心。短褐离披紫凤图,非扬非墨亦非儒。独怜后辈欺前辈,自笑今吾即故吾。聚嘲丛谤腐儒痴,江海漂零酒一卮。闲把至音调绿绮,朗吟新句写乌丝。谢傅东山喜劫棋,刘生南岳怕联诗。君侯自有通身胆,用舍行藏且顺时。
-
天平山木似花开,青女裁成锦绣堆。暂借秋光作春色,白衣解遣曲生来。凤凰山上少人家,红叶漫山映落霞。却笑陶潜归栗里,东篱寂寞对黄花。
-
千古风流一梦中,江山阅尽几英雄。芙蓉城里家何在,花蕊夫人宅已空。宅前宅后好青山,零落重门半掩关。玉貌久归天上去,宫词百首落人间。
-
客行天地中,嵩峰何突兀。鸟道阻且修,马烦行复歇。一入玉女窗,便觉幽兴发。好鸟鸣嘤嘤,细草乱如发。石城荫青松,琼壁白喷雪。中有神圣居,飞甍半摧折。宝绘翳苔莓,古碑字亦灭。莫辩千载事,焉能踏仙辙。徒有感慨怀,脉脉泪不绝。行行太室峰,秋声若鸣镝。流目瞩崎岖,蓬莱应咫尺。上有神仙区,下有穆王宅。徘徊复徘徊,泫然感畴昔。八骏不重来,秋山空月白。安得会璆韶,共作瑶池客。
-
楚狂醉歌歌正发,更上梁台望明月。朔风猎猎吹我衣,绝代佳人皎如雪。搥羯鼓,弹箜篌,烹羊宰牛坐糟丘,一笑再笑扬清讴。遥看汴水波声小,锦棹忘还事多少。昨日金明池上来,艮岳凄凉麋鹿绕。麦青青,黍离离,万年枝上鸦乱啼。二龙北狩不复返,六龙南渡无还期。金铜泪迸露盘湿,画阑桂柱酸风急。鸠居鹊构苍隼入,蛇出燕巢白狐立。东南地陷妖氛黑,双凤高飞海南陌。吴山日落天沈沈,母子同行向天北。关河万里雨露深,小儒何必悲苦辛。归来耳热忘头白,买笑挥金莫相失。呼奚奴,吹觱篥,美人纵复横,今夕复何夕。楚狂醉歌歌欲辍,老猿为我啼竹裂。呜呼再歌兮花满台,好月为我光徘徊。人生在世不满百,纷华过眼皆成灰。夷山青青汴水绿,西北高楼咽丝竹。美人十指纤如玉,为我行觞歌一曲。含宫嚼徵当窗牖,露脚斜飞湿杨柳。就中有客话陈桥,如此山河落人手。客且住,听我语,楚汉中分两丘土。七雄争战总尘埃,三国莺花浩无主。咸阳宫殿不复都,华清池沼温泉枯。世间兴废奔如电,沧海桑田几回变。人生得意且尽欢,何须苦苦为高官。人生有命且行乐,何必区区叹牢落。遮莫金章与玉珂,何如桐江披钓蓑。遮莫貂蝉贵此身,何如柴桑漉酒巾。君不见海上看羊手持节,饥来和雪和毡齧。又不见饭颗山头人见嗤,愁吟痛饮真吾师。美人美人劝我酒,有客有客听我歌。须臾客醉美人睡,我亦不知天与地。呜呼再歌兮无人听,月自落兮酒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