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
释圆,住庆元府蓬莱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天童普交禅师法嗣。住山三十年,足不越阃。《嘉泰普灯录》为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朝代:(宋)
振禅师,住南岳衡岳寺。为青原下九世,福严雅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五有传。
朝代:(宋)
晁公休,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兄。高宗建炎中为汉阴令,张浚辟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司粮料官。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四。今录诗三首。
朝代:(宋)
邓深,字资道,一字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高宗绍兴中进士。十七年(一一四七),以从政郎通判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入为太府丞。二十七年,以轮对称旨,提举广西市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三十年,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擢潼川路转运使。晚年居家,构轩曰大隐,因号大隐居士。有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大隐居士诗集》二卷。事见《永乐大典》邓字韵引《古罗志》(《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提要》引),《万姓统谱》卷一○九、《宋史翼》卷二一有传。 邓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朝代:(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朝代:(宋)
晁咏之,初名深之,字深道(《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后改字之道(《紫微诗话》作知道,《鸡肋编》卷中作以道),又字叔予(《曲洧旧闻》卷三),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说之弟。以荫入官,调扬州司法参军,未上。哲宗元祐间进士。为河中府教授。元符末应诏上书,罢官(按:《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五载,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新信阳司理参军晁咏之宏辞入等。《鸡肋编》卷中亦有靖国中宏词入等之语。与《宋史》等记事多有支吾,不详其由)。久之,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年五十二。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晁补之传》。今录诗七首。
朝代:(宋)
晁贯之,字季一,巨野(今山东巨野)人。说之兄弟行。历官检讨、察院(《风月堂诗话》卷下),酷嗜墨丸(《春渚纪闻》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