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bìng gāo huāng

病入膏肓

释 义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情况严重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
出 处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膏肓: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膈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日:‘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后即以“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回的程度。《三国演义》五二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赢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清·李绿园《歧路灯》二○回:“热肠动处真难默,冷眼觑时便欲暗;病入膏肓嗟已矣,愿奉宣圣失言箴。”亦作“病在膏肓。”《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病者病在膏肓,顽者顽入骨髓。”明·邵璨《香囊记·问卜》:“便遇秦和送国手,只恐他病在膏肓怎救?”亦作“病染膏肓”。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真个崔张不让,命该雕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例 句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故 事
    春秋时,晋景公患了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名医来医治。他在病床上梦见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不好了,病人要请名医来了,咱们要遭祸的,快逃吧!另一个说:别怕,咱们躲到膏之下,盲之上,不管什么样的医生,用啥药,都把我们不能怎么样。景公醒来,觉得有些奇怪。心想,难道那两个小孩就是病魔?过了一会,秦国的医生来了,诊断后说:没办法了,你的病已经在膏肓,药力达不到那里,治不了啦。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盲。
妙 语
    俗话说“病从浅中医”。病入膏肓,按中医的说法,已发展到真病。真病是无药可救的。它代表已是病到极点,用药也无济于事。这启示我们,要注意觉察事情的发展过程,及时去补救。等到“病入膏肓”再想去救治,就来不及了。再者,无论做人,还是做事,要把过程处理好才会有好的结果。
接 龙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世界艺术
维多利亚女王加冕
文玩手办
影相集珍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
  • 鎏金卧犬兽雕
  • 明清雕字古玉
  • 精品猴面古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