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dìng

举棋不定

释 义
    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 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例 句
    对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从命的小小的胡杏,他们却是~。★欧阳山《苦斗》七十八
故 事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是个骄横粗暴的国君。    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五五九年),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用军事政变的手段把卫献公赶下了台。卫献公只好带着母亲和弟弟逃到齐国,过着流亡的生活。    驱逐了卫献公以后,孙文子和宁惠子把持了朝政,并新立了卫殇公公孙剽为国君。    但是,宁惠子临死之前,他却领悟到驱逐国君一事是自己的一个耻辱,便叮嘱儿子宁悼子要把卫献公接回来。    不久,卫献公也开始了复国活动,他派人回国与宁悼子联系,并让人向宁悼子许诺:复国后,决不干预国政大事,只掌管宗庙、祭祀等一类的事。    但是,不少大夫反对献公复位。大夫右宰觳见了献公以后,回来劝宁悼子说:“献公虽在外流亡十二年,但粗暴的脾气一点没有变,要让他回来,大家的死期就到了。”    另一位大夫大叔仪也警告宁悼子说:“做事情要前后一贯,你们宁家一会儿参与驱逐国君,一会儿又要接回来,这还不如下棋。棋手下棋如果举棋不定就要失败,何况在对待国君的废立问题上,如此轻率,一定会有灭族之祸。”    可是宁悼子独断独行,以“先父遗命”为借口,不听劝告,一心要独揽大权。后来他灭了孙氏,杀掉了卫殇公公孙剽,迎回了献公。    最后,卫献公却利用大夫公孙免馀,除掉了宁悼子,消灭了宁氏势力,报了自己被宁氏驱逐之仇。
妙 语
    宁悼子没有听从众人的劝告,执意把卫献公接了回来。后来,宁悼子做了卫献公的刀下鬼。对此,我们既可怜之,又气愤之。倘若当初他认真听取众人建议,看透卫献公的为人,又怎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事情徘徊在十字路口之际,我们应虚怀若谷,仔细听取众人的建议,斟酌损益,再做出决定。
接 龙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世界艺术
维纳斯的诞生
文玩手办
影相集珍
  • 青铜飞天神兽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精美青花瓷珍品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