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 本 逐 末
舍本逐末
已阅 6239 次 |
喜欢 5812 次 ❤
释 义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出 处
《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舍弃本业,追求末业。古以农业为本,视工商为末。语本《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
例 句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故 事
战国时代,齐国为了和赵国加强外交关系,就派使臣访问赵威后。赵威后接过使臣的献礼,还没打开信,就先问使臣说:“贵国的情形怎么样了?庄稼好吗?人民好吗?还有你们的君王也好吗?”使臣听了,心里很不高兴,就回答说:“我是奉君王之命来问候你的,你不问我们君王的情形,却先问庄稼和人民,这样未免先贱后贵了吧!”赵威后笑着说:“你的观念错了,想想看,没有庄稼,哪会有人民呢?没有人民,又哪来的国君呢?难道要先舍根本去问末节的事吗?”“舍根本,问末事”这句话就被后人引申为舍本逐末,也就是没有注重根本,先注重不重要的事情。“舍本逐末”的意义和“舍本问末”有点不同,逐末是专门追逐微小的利益,就像商人做生意,不去注意投资的数量,反而先计算微小的利益,结果为了微小的利润,损失了很大的投资。其实,这句成语是讽刺那些短视的人,不从远大的将来打算,却斤斤计较眼前的利益,结果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妙 语
大儒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在古代社会,赵威后抱有“民贵君轻”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无愧于贤德的美誉。
接 龙
- 舍本逐末 ➤
- 末学肤受 ➔
- 受宠若惊 ➔
- 惊涛骇浪 ➔
- 浪子回头 ➔
- 头疼脑热 ➔
- 热火朝天 ➔
- 天涯海角 ➔
- 角巾东路 ➔
- 路柳墙花 ➔
- 花好月圆 ➔
- 圆颅方趾 ➔
- 趾高气扬 ➔
- 扬幡招魂 ➔
- 魂飞魄散 ➔
- 散兵游勇 ➔
- 勇往直前 ➔
- 前无古人 ➔
- 人给家足 ➔
- 足音空谷 ➔
- 谷父蚕母 ➔
- 母以子贵 ➔
- 贵而贱目 ➔
- 目光如鼠 ➔
- 鼠目寸光 ➔
- 光阴似箭 ➔
- 箭在弦上 ➔
- 上下交困 ➔
- 困兽犹斗 ➔
- 斗筲之器 ➔
- 器小易盈 ➔
- 盈盈一水 ➔
- 水泄不通 ➔
- 通力合作 ➔
- 作威作福 ➔
- 福无双至 ➔
- 至死不变 ➔
- 变化无穷 ➔
- 穷途末路 ➔
- 路不拾遗 ➔
- 遗臭万年 ➔
- 年深日久 ➔
- 久安长治 ➔
- 治病救人 ➔
- 人心如面 ➔
- 面目全非 ➔
- 非亲非故 ➔
- 故弄玄虚 ➔
- 虚位以待 ➔
- 待时而动 ➔
- 动人心弦 ➔
- 弦外之音 ➔
- 音容宛在 ➔
- 在所难免 ➔
- 免开尊口 ➔
- 口沸目赤 ➔
- 赤子之心 ➔
- 心平气和 ➔
- 和而不唱 ➔
- 唱筹量沙 ➔
- 沙里淘金 ➔
- 金城汤池 ➔
- 池鱼之殃 ➔
- 殃及池鱼 ➔
- 鱼游釜中 ➔
- 中庸之道 ➔
- 道路以目 ➔
- 目无余子 ➔
- 子虚乌有 ➔
- 有求必应 ➔
- 应对如流 ➔
- 流星赶月 ➔
- 月露风云 ➔
- 云蒸霞蔚 ➔
- 蔚然成风 ➔
- 风卷残云 ➔
- 云兴霞蔚 ➔
- 蔚为大观 ➔
- 观眉说眼 ➔
- 眼高手低 ➔
- 低三下四 ➔
- 四面楚歌 ➔
- 歌功颂德 ➔
- 德高望重 ➔
- 重于泰山 ➔
- 山高水低 ➔
- 低声下气 ➔
- 气焰熏天 ➔
- 天下第一 ➔
- 一五一十 ➔
- 十围五攻 ➔
- 攻苦食淡 ➔
- 淡汝浓抹 ➔
- 抹月秕风 ➔
- 风雨飘摇 ➔
- 摇唇鼓舌 ➔
- 舌锋如火 ➔
- 火上弄冰 ➔
- 冰清玉洁 ➔
- 洁身自好 ➔
- 好肉剜疮 ➔
- 疮痍满目 ➔
- 目挑心招 ➔
- 招摇过市 ➔
- 市道之交 ➔
- 交淡若水 ➔
- 水乳交融 ➔
- 融会贯通 ➔
- 通宵达旦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