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 木 三 分
入木三分
已阅 6148 次 |
喜欢 5707 次 ❤
释 义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出 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说郛》卷八七引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本谓笔力劲健,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例 句
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故 事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段的情节,直接把“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人们写文章,或者是说话的内容非常深刻。以后只要说的人,把故事的情节说得生动逼真,我们也可以夸赞他说故事说得“入木三分”.
妙 语
晋代王羲之有“书圣”之称,其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入木三分,冠绝古今,固然与他天资聪颖有关,但更与他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密切相关。
接 龙
- 入木三分 ➤
- 分寸之末 ➔
- 末学肤受 ➔
- 受宠若惊 ➔
- 惊惶失措 ➔
- 措置裕如 ➔
- 如运诸掌 ➔
- 掌上观纹 ➔
- 纹丝不动 ➔
- 动魄惊心 ➔
- 心心念念 ➔
- 念念不忘 ➔
- 忘其所以 ➔
- 以管窥天 ➔
- 天昏地暗 ➔
- 暗渡陈仓 ➔
- 仓卒主人 ➔
- 人定胜天 ➔
- 天怒人怨 ➔
- 怨天尤人 ➔
- 人弃我取 ➔
- 取而代之 ➔
- 之死靡他 ➔
- 他山攻错 ➔
- 错彩镂金 ➔
- 金口木舌 ➔
- 舌桥不下 ➔
- 下车伊始 ➔
- 始乱终弃 ➔
- 弃瑕录用 ➔
- 用舍行藏 ➔
- 藏头露尾 ➔
- 尾大不掉 ➔
- 掉以轻心 ➔
- 心织笔耕 ➔
- 耕当问奴 ➔
- 奴颜婢膝 ➔
- 膝痒搔背 ➔
- 背井离乡 ➔
- 乡壁虚造 ➔
- 造谣惑众 ➔
- 众擎易举 ➔
- 举世瞩目 ➔
- 目无余子 ➔
- 子虚乌有 ➔
- 有枝添叶 ➔
- 叶公好龙 ➔
- 龙飞凤舞 ➔
- 舞文弄墨 ➔
- 墨子泣丝 ➔
- 丝恩发怨 ➔
- 怨气冲天 ➔
- 天壤悬隔 ➔
- 隔年皇历 ➔
- 历历可数 ➔
- 数一数二 ➔
- 二姓之好 ➔
- 好为人师 ➔
- 师老兵破 ➔
- 破釜沉舟 ➔
- 舟中敌国 ➔
- 国色天姿 ➔
- 姿意妄为 ➔
- 为期不远 ➔
- 远见卓识 ➔
- 识途老马 ➔
- 马工枚速 ➔
- 速战速决 ➔
- 决一死战 ➔
- 战天斗地 ➔
- 地上天官 ➔
- 官逼民反 ➔
- 反经行权 ➔
- 权衡轻重 ➔
- 重温旧梦 ➔
- 梦寐以求 ➔
- 求之不得 ➔
- 得意洋洋 ➔
- 洋洋得意 ➔
- 意前笔后 ➔
- 后发制人 ➔
- 人面兽心 ➔
- 心到神知 ➔
- 知书达礼 ➔
- 礼尚往来 ➔
- 来日方长 ➔
- 长枕大被 ➔
- 被山带河 ➔
- 河落海干 ➔
- 干卿底事 ➔
- 事倍功半 ➔
- 半吞半吐 ➔
- 吐刚茹柔 ➔
- 柔茹刚吐 ➔
- 吐哺握发 ➔
- 发奸擿伏 ➔
- 伏地圣人 ➔
- 人众胜天 ➔
- 天渊之别 ➔
- 别无长物 ➔
- 物极必反 ➔
- 反求诸己 ➔
- 己饥己溺 ➔
- 溺心灭质 ➔
- 质疑问难 ➔
- 难分难解 ➔
- 解衣推食 ➔
- 食不果腹 ➔
- 腹背之毛 ➔
- 更多接龙 ➤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