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皮吹豁
从前有个人上京都出公差,呆嘱仆人道:“路上或集市热闹的地方,碰上别人说起家中事情,务必要说大一些。”仆人说:“晓得。”途中果然碰上一个同路人,那人指着水牛叹道:“好大一头牛。”仆人应声说:“有啥稀奇?我家的狗还比它大些。”那人又指着一幢木楼说:“好高的楼房!”仆人应声说:“有啥稀奇,我家马房还比它高一些!”那人又指着船赞道:“好大的一只船。”仆人说:“谁稀罕它,我家主母的鞋子更大一些!”(古时,女人以脚小为美。) -
吃长素者
有个吃素的乡下人,偶尔上县城办事,见县衙门柱旁贴着这样的告诫:“诬告的加罪三等,越诉的鞭打五十。”这个吃素者回家后又急又怕,对人说:“县府贴出了告示,吃一个月素(与“越诉”谐音)要鞭打50大板。倘若知道我是吃长素的,可不要将我打死吗?” -
苏轼《洗儿诗》
东坡频年谪居,尝作 《洗儿诗》,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选自〔明〕冯梦龙《古今笑》(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 -
用之不竭
一个人晚上向寺庙借住,说:“我有世世代代用不完的东西,送给贵庙。”和尚高兴地留他住宿,对他十分有礼貌。第二天早晨,和尚请问那是什么东西,那人指着菩萨前面一领破烂帘子说:“呶,将这东西拆掉做剔灯小棒棒,世世代代怎么用得完呢?” -
兑会钱
一人对客,忽转身曰:“兄请坐,我去兑还一主会银,就来奉陪。”才进即出,客问:“何不兑银?”其人笑曰:“我曾算来,他是痴的,所以把会银与我。我若还他,也是痴的了。” -
酒瓮盛米
一穷人积米三四瓮,自谓极富。一日,与同伴行市中,闻路人语曰:“今岁收米不多,止得三千余石。”穷人谓其伴曰:“你听这人说谎,不信他一分人家,有这许多酒瓮。” -
放屁文章
一个秀才很会说话,惯于帮人打官司。县官很讨厌他,说:“读书人应该安心关门读书,为啥要到衙门进出?想来你写文章一定荒诞,待本官出题考考你。”说着就想题目,忽放一屁,便用放屁为题叫他作文。那秀才马上恭敬地献上文辞:“教师高高耸起金屁股,响亮地放出宝屁,好像丝竹的声音那般悦耳,麝兰的味道那样喷香。小生立在下风头,不胜荣幸之至。”县官大笑道:“这秀才,正经文章不会做,放屁文章倒做得绝妙。本县东街有个万人粪坑,且押他在粪坑边站着,每日多闻些麝兰香味,免得他空闲无事专门扰事。” -
吃烟
人有送夜羹饭甫毕,已将酒肉啖尽。正在化纸将完,而群狗环集,其人曰:“列位来迟了一步,并无一物请你,都来吃些烟罢。” -
卖糕
有叫卖糕者,声甚哑,人问其故,曰:“我饿耳。”又问:“既饿,何不食糕?”曰:“是馊的。”(两曰皆低声而说)——(明)浮白主人辑《笑林》 -
剩石沙
一穷人留客吃饭,其妻因饭少,以鹅卵石衬于添饭之下。及添饭既尽,而石出焉。主人见之愧甚,乃责仆曰:“瞎眼奴才,淘米的时节,眼睛生在那里?这佯大石沙,都不拿来拣出。” -
曲蟮
帮闲者自夸技能曰:“我件件俱精,天下无比。”一人曰:“只有一物最像。”问:“是何物?”答曰:“曲蟮。”问:“何以像他?”曰:“杀之无血,剐之无肉,要长就长,要短就短,又会唱曲,又会呵脬。” -
补针鼻子
有个人走在路上,肚子饿了,便到人家去骗饭吃,他说:“我能把破了的针鼻子修补好。可是,要吃了饭才能补。”主人立即盛饭给他吃。之后,找出许多破鼻子针让他补.这人吃饱饭,便慢悠悠地说:“把那半边的针鼻子再找出来吧。” -
巨卵
一人死后,冥王罚变为驴。其人哀恳,得许复原形,放其还魂。因行急,犹有驴卵未变。既醒,欲再往换,仍复原体。其妻力止之曰:“胡阎王不是好讲话的,只得做我不着,挨些苦罢。” -
小鱼待客
有个主人烧了两条鱼,自己吃大鱼,却拿小鱼给宾客吃。不巧,大鱼的一粒眼珠子掉在了给宾客吃的盘中,客人故意大声说:“谁想求取好鱼种,就带回家放到池中养去。”主人装作客气地说:“这条鱼太小了,不值得去作鱼种。”客人说:“鱼虽小,眼睛却大得很哩!”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