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笑林

言之有据

  北齐时,有个博士在国学中讲课,当他讲到:“孔子弟子达者有72人。”石动甬问道:“达者有72人,几人已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博士说:“经传无文。”石动甬说:“先生难道不知道孔子弟子着冠30人,未着冠的有42人吗?”博士问:“根据什么而知?”动甭说:“《论语》上说:‘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不是72人?”博士无以应对。

  • 怕冷

      或问:“世间何物不怕冷?”曰:“鼻涕,天寒即出。”又问:“何物最怕冷?”曰:“屁,才离窟臀,又向鼻孔里钻进。”
  • 好乌龟

      时值大比,一人夤缘科举一名,命卜者占龟,颇得佳象,稳许今科公捷。其人大喜,将龟壳谨带随身。至期点名入场,主试出题,旨解茫然,终日不成一字。因抚龟叹息曰:“不信这样一个好乌龟,如何竟不会做文字!”
  • 齆鼻狗

      黄鼠狼遇狗追逐,即撒屁以触其鼻。有雄鼠觅食田间,被一犬逐之,鼠狼连放数屁,逐之愈甚。乃竭力跑脱,至穴诉之雌鼠。雌鼠曰:“汝防身屁何在?”曰:“连撒数屁,全然不理。”雌鼠曰:“我知道了,决然是个齆鼻狗。”
  • 表号

      一富翁不通文墨,有借马者柬云:“偶欲他出,告假骏足一乘。”翁大怒曰:“我便是一双足,如何借得?”傍友代解曰:“所谓骏足者,马之称号也。”翁乃大笑曰:“不信念生也有表号。”
  • 怕冷

      幼女见两狗相牵,问母曰:“好好两只狗,为何联拢在一处?”母曰:“想是怕冷。”女摇头曰:“不是,不是。”母曰:“怎见得不是?”女曰:“前日大热天气,你和爹爹也是这样,难道都是怕冷不成?”
  • 师赞徒

      馆师欲为固馆计,每赞学生聪明。东家不信,命当面对课。师曰:“蟹。”学生对曰:“伞。’”师赞之不已。东翁不解,师曰:“我有隐意,蟹乃横行之物,令郎对‘伞’,有独立之意,岂不绝妙。”东翁又命对两字课,师曰:“割稻。”学生对曰:“行房。”师又赞不已。东家大怒,师曰:“此对也有隐意,我出‘割稻’者,乃积谷防饥。他对‘行房’者,乃养儿待老。”
  • 朝泰

      徽人狎妓,卖弄才学,临行事,待要说一成语切题。乃舒妓两股,以其阴对己之阳曰:“此丹凤朝阳也。”妓亦以徽人之阳对己之阴,徽人间曰:“此何故事?”妓曰:“这叫做卵袋朝奉。”
  • 送君代酒

      一客访客,主人不留饮食,起送出门,谓客曰:“古语云:‘远送当三杯’,待我送君里许。”恐客留滞,急拽其袖而行。客曰:“求从容些,量浅,吃不得这般急酒。」
  • 猫群北上

      野兽能施行仁政,使得兽类们都能平等自由,各各安居乐业。唯独猫要饿死了,没有什么吃食。一天,猫儿们纷纷向兽类们告辞,名片上都写着:“恭辞北上。”兽类们问道:“为啥北上?”猫说:“我们分散住在各地,不能得到食物,所以要进入京城乞求东西吃。”有只兽说:“北京翰林每月工资也不过四两银子,你们前去,怎么能得到吃的?”猫儿答道:“我们听说京城是削尖脑袋钻营人的聚会之所,想来鼠辈很多!”
  • 拍马废话

      晋元帝的皇后生了一个太子,元帝大摆汤饼宴招待群臣。大臣殷羡进言:“庆贺陛下喜获太子,皇业有继,只是惭愧我们臣子无功而受赏。”元帝笑道:“这是什么话?难道生太子的事要有你们的功劳吗?”
  • 见皇帝

      一人从京师回,自夸曾见皇帝。或问:“皇帝门景如何?”答曰:“四柱牌坊,金书‘皇帝世家’。大门内匾,金书‘天子第’。两边对联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又问:“皇帝如何装束?”曰:“头带玉纱帽,身穿金海青。”问者曰:“明明说谎,穿了金子打的海青,如何拜揖?”其人曰:“呸!你真是个冒失鬼,皇帝肯与那个作揖的?”
  • 认族

      有王姓者,平素最好联谱,每遇姓相似者,不曰寒宗,就说敝族。偶遇一汪姓者,指为友曰:“这是舍侄。”友曰:“汪姓何为是盛族?”其人曰:“他是水窠路里王家。”遇一匡姓者,亦认是侄孙。人曰:“匡与王,一发差得远了。”答曰:“他是(木+難)墙内王家。”又指一全姓,亦云:“是舍弟。”“一发甚么相干?”其人曰:“他从幼在大人家做蔑片的王家。”又指姓毛者是寒族,友大笑其荒唐,曰:“你不知,他本是我王家一派,只因生了一个尾靶,弄得毛头毛脑了。”人问:“王与黄同音,为何反不是一家?”答同:“如例不是?那是廿一都田头八家兄。”祝寿猫与耗鼠庆生,安坐洞口,鼠不敢出。忽在内打一喷嚏,猫祝曰:“寿年千岁!”群鼠曰:“他如此恭敬,何妨一见?”鼠曰:“他何尝真心来祝寿啰,骗我出去,正要狠嚼我哩。”
  • 两夫

      丈夫欲娶妾,妻曰:“一夫配一妇耳,娶妾见于何典?”夫曰:“孟子云:‘齐人有一妻一妾。’又曰:‘妾妇之道。’妾自古有之矣。”妻曰:“若这等说,我亦当再招一夫。”夫曰:“何故?”妻曰:“岂不闻《大学》上云:‘河南程氏两夫’。《孟子》中亦有‘大丈夫’、‘小丈夫’。”
  • 官场惯例

      一天,耍猴戏的人因放松戒备,猴子逃脱,看家狗也随它一起逃走。它们获得自由,便结成患难之交,情谊与日俱增,还相互交换帖子,结拜成兄弟。一次,猴子蹲在一丛辣椒下,一个红辣椒恰巧落在它头上。狗见了,急忙将猴子给自己的帖子顶在头上,对着猴子磕头请安。猴子奇怪地询问原故,狗答道:“如今你猴大人高升了。戴了红顶子(清朝官帽制度,帽顶珠形。一品官红宝石),小人照惯例缴上帖子。倘使大人不嫌弃,明天我再送一份门生帖子(清末官场陋习,文人和官吏用投帖拜见老师的方式巴结拍马,拉拢关系)过来。”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世界艺术
海上维纳斯
文玩手办
影相集珍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明清雕字古玉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
  • 母子象尊
  • 雕花银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