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地喝酒
父子从酒店扛了一坛酒回家,因雨后路滑,儿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酒流了一地。父亲大怒,儿子却伏在地上大喝起来,还抬头对父亲说:“快吃啊,难道你还要等下酒菜?” -
正夫纲
众怕婆者,各受其妻惨毒,纠合十人歃血盟誓,互为声援。正在酬神饮酒,不想众妇闻知,一齐打至盟所。九人飞跑惊窜,惟一人危坐不动。众皆私相佩服曰:“何物乃尔,该让他做大哥。”少顷妇散,察之,已惊死矣。 -
新衣招摇
有个人喜欢卖弄自己。一天,穿上了新衣,带着书童出门。唯恐别人不注意他的新衣,便特别地耸高肩,在路上摇来摆去。过了许久,问书童道:“有人看我漂亮的新衣吗?”书童回答:“还没有人看。”他觉得双肩已耸得很吃力了,马上把双肩松下来,说:“既然还没人看,待我先让肩膀休息一会儿吧。” -
焦面鬼
一帮闲途遇人家出丧,前面焦面鬼王,以为大老官人也,礼拜甚恭。少顷,大雨如注,而鬼身上纸衣被雨濯去。闲汉曰:“白日见鬼,我只道是大老官,却原来也是个篾片。” -
超度亡夫
一个和尚为死者做道场,索要报酬三钱银子,说这样就可包送亡灵到极乐世界去。有个女人为了超度亡夫,但送的银子份量不足,和尚就念让亡灵到东方的经辞。女人很不高兴,又添送了银子,和尚这才眉开眼笑,补念送亡灵到西方的经句。女人大哭道:“我的亲人哪,只是为了几分银子,累得你跑东又跑西,好不苦啊!” -
放生
北使李谐至梁。武帝与之游历,偶至放生处。帝曰∶“彼国亦放生否?”谐曰∶“不取,亦不放。”帝惭之。□ 选自〔明〕冯梦龙《古今笑》 -
目眇眇兮
梁元帝一只眼睛是瞎的,最忌怕别人谈到眼瞎一类的话,即使别人在谈吐中偶尔讲到一个字与此有关,也要忌恨。在他做湘东王时,登上宫殿远望,侍臣在一侧见景抒情说:“现在的景况真可称:帝子降于北渚。”梁元帝立即疑心侍臣在戏说他,就追问说:“你是在说‘目眇眇兮愁予’吧?”(屈原诗,与‘帝子’句为连接句。眇:意思之一为瞎了一只眼。) -
取金
一官出朱票,取赤金二锭,铺户送讫,当堂领价。官问:“价值几何?”铺家曰:“平价该若干,今系老爷取用,只领半价可也。”官顾左右曰:“这等,发一锭还他。”发金后,铺户仍候领价。官曰:“价已发过了。”铺家曰:“并未曾发。”官怒曰:“刁奴才,你说只领半价,故发一锭还你,抵了一半价钱。本县不曾亏了你,如何胡缠?快撵出去!” -
仁义忠厚
一个小偷夜晚钻到人家庭院里,准备偷东西。这家主人很谨慎,把所有东西都藏进了里屋,使小偷无法下手。小偷恨得牙痒痒的,大骂道:“这家也太不仁义了!”主人在里屋听见了,也大声应对道:“老兄也不见得忠厚啊!” -
放活脱些
父亲教儿子道:“凡与人说话得放活脱些,不能一句说死。”儿子问什么叫活脱,这时正巧邻居来借东西。父亲就说:“譬如邻居来借东西,你就不可说都有或都无,只说有的在家里,也有的不在家里,这样就活脱了。凡事都可照此类推。”儿子记住了。没过几天,有位客人来拜访,问:“令尊大人在家吗?”他儿子答道:“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 -
硬
问和尚曰:“汝辈出家已久,此物还硬否?”和尚答曰:“一月只好硬三次耳。”曰:“若如此,大好。”和尚曰:“只有一件不好,一硬就要硬十日。” -
庸医葬童
某庸医治死了某主家的小儿,算是认罪,答应主家帮助安葬死人。于是把死小孩装进了特大的衣袖管内。主家怕他欺骗,派仆人跟去。行至桥中央,庸医忽举起右手向河中掷出一个死孩,仆人怒问:“为何抛了我家小孩?”庸医说:“没有啊!”然后扬起左袖告诉仆人道:“你家的在这里呢!” -
好色
或问好色者曰:“世间何事最乐?”答曰:“行房最乐。”又问:“行房之外,还有甚最乐?”沉吟良久,答曰:“除是再行。” -
子嫖父帮
有子好嫖而饿其父者,父谓之曰:“与其用他人闲闻,何不带挈我入席,我既得食,汝亦省钱,岂不两便?但不可说破耳。”子从之。父在妓家,诸事极善帮衬体贴。妓问曰:“何处得此帮客,大异常人。”子曰:“不好说得。他家媳妇与我有些私情,是我养活也,所以这般体贴。”明日,妓述此语于翁,翁曰:“虽则如此,他家母亲也与我有些勾搭,只当儿子一般,不得不体贴他。”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