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人
有送医士出门,犬适拦门而吠,主人喝之即止,医赞其能能解人意,主曰:“虽则畜生,倒也还会依(音同医)人。” -
无用之辈
夜叉造反,龙王命令大将兴兵问罪,还召募身穿盔甲的新兵若干。于是,龟、鳖、鼋、鼍等,都应召而出。龙王检阅军队,高兴地说:“这样的军威足够歼灭那些叛逆的小妖魔了!”等到摆下战场时,乌龟先缩进头颈,拖着尾巴临阵逃跑。龙王军队大败。龙王叹息道:“我看他们都身穿甲衣,以为披上坚甲的自能手执武器英勇杀敌,想不到却是一班丧师辱国的无用东西!” -
做官强盗
几个人喝酒行令做诗,各人要用一句诗说出一种同强盗性质一样的人。一个说:“为首敛钱天窗开(带头搜括钱财的人)”。一人说:“诈人害人坏秀才。”又一人说:“四个轿儿喝道来。”大家吵嚷开了:“这是衙门的官老爷,怎么会像强盗?”那人答道:“你看如今坐在4个人抬的大轿里的,10个倒有9个比强盗还厉害!” -
蠢儿卖药
有个人初次做中药生意。一天有事外出,吩咐儿子看守药店。一个顾客要买牛膝和鸡爪黄连,那儿子愚笨,不识药名,找遍竹笥(盛药材的器具)也寻不到,便砍下自己耕牛一只脚和两只鸡脚售给那个客人。父亲回来知此事后,大笑道:“客人如果要买知母贝母(中药名),你岂非连母亲也抬出来卖了?” -
他大我大
一家娶妾,年纪过长于妻。有卖婆见礼,问:“那位是大?”妾应云:“大是他大,大是我大。” -
大浴盆
好说谎者对人曰:“敝处某寺有一脚盆,可使千万人同用”闻者不信。傍一人曰:“此是常事,何足为奇?敝地一新闻,说来才觉诧异。”人问:“何事?”曰:“某寺有一竹林,不及三年,遂长有几百万丈,如今顶着天公长不上去,又从天上长下来。岂不是奇事?”众人皆谓诳言。其人曰:“若没有这等长竹,叫他把甚么篾子,箍他那只大脚盆?” -
棺材利息
有一年,瘟疫流行,人们常常早晨得病晚上就死,很多家庭仓促之间往往来不及办理丧事。某甲染疫死亡后,家人去购买棺木,苦于没有好的,只好去某富翁家商借他的好棺木,答应事后照样归还一具。富翁不肯。家人忽然想到这个富翁平素喜欢重利盘剥他人,于是说:“您的棺木如肯借我,来日归还时,除照样送上大棺木外,还添加小棺材二、三具作为利息,好吗?” -
日头日脚
广东人称白天为“日头”,上海人称太阳也叫“日头”,苏州一带称为“日脚’。有人提出疑问道:“我听说太阳是火球,既然是球,当然是圆体。我们从地面上观看它,也明明是圆体,怎么会有头有脚?说有头有脚,为啥我们看不见?假使说:‘太阳没有头脚,说太阳有头脚全是一派胡言乱语’,可是为什么广东、上海、苏州万口同声,都这样说呢?”另一个人说:“这是没有根据的说法,不能相信的。”唉!万民同声的说法,有人还斥之为“无稽之谈”,难怪今天政府的官吏们做事从来不管什么社会公众的舆论了! -
亲爷
有妻甫受孕而夫出外经商者,一去十载,子已年长,不曾识面。及父归家,突入妻房,其子骤见,乃大喊曰:“一个面生胡子,大胆闯入母亲房里来了!”其母曰:“我儿勿做声,这胡子正是你的亲爷。” -
请神
一吝者,家有祷事,命道士请神,乃通诚请两京神道。主人曰:“如何请这远的?”道士答曰:“近处都晓得你的情性,说请他,他也不信。” -
轧棉花
姑嫂二人地上轧棉花,嫂问姑:“轧得几何?”姑曰:“尽力轧得两腿酸麻,轧个戎(绒)勿出。” -
年纪学问笑话
从前,有一个老秀才,他老来得子,很高兴,把他的儿子取名为"年纪",一年後,他的老婆又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取名为"学问",又过了一年,他又有了一个儿子,他觉得这像是一个笑话,於是把他的第三个儿子取名为"笑话"......十几年之後,有一天老秀才叫他的三个儿子上山去砍柴,当他的儿子们回到家时,老秀才就问他的老婆说:"儿子们,砍的怎样?"...她回答说..."年纪有一大把,学问一点也没有,笑话倒有一箩筐".......... -
问秃
一秀才问僧人曰:“秃字如何写?”僧曰:“不过秀才的尾靶湾过来就是了。” -
屎在口头
学生问先生曰:“屎字如何写?”师一时忘却,不能回答,沉吟片晌曰:“咦,方才在口头,如何再说不出。”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一
- 菩萨蛮 其五 正月三日西山即事
- 庚子荐饥 其三
- 酬王哦松八景 其二 庐山霁色
- 严陵道中 其三
- 游灌顶三首
- 咏史 其七 曹操
- 读史绝句八章 其三
- 浣溪沙·安亭老人嘱和此调二首 其一
- 随想随作 其四十二
- 行营漫兴
- 毛献清殿元乃婿王世芳年十八领乡荐会试下第因留毕姻于毛氏以孟秋还太仓
- 吴门逢孔将军于塾
- 清远阻雨闻警
- 观竞渡舟中书呈亦琳迁之 其一
- 墨场纪录
- 西涯杂题十二首为李宾之 其十一 稻田
- 寒夜曲四首
- 哀江南诗五叠秋兴韵八章
- 虞美人 夏日登舟遇雨小泊北郊却寄南耕天篆二子
- 吴穆清办振可法
-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 后土庙琼花诗 其二
- 枕上和圆机绝句梅花十有四首 其六
- 董孝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