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户
嫖客爱洁之极,妓女百般清趣,尚多憎嫌。妓将阴户透香,嫖客临事闻嗅被中,乃大骇云:“原来是个吃烟的烟户。” -
吃梦中醋
一惧内者,忽于梦中失笑。妻摇醒曰:“汝梦见何事,而得意若此?”夫不能瞒,乃曰:“梦娶一妾。”妻大怒,罚跪床下,起寻家法杖之。夫曰:“梦幻虚情,如何认作实事?”妻曰:“别样梦许你做,这样梦却不许你做的。”夫曰:“以后不做就是了。”妻曰:“你在梦里做,我如何得知?”夫曰:“既然如此,待我夜夜醒到天明,再不敢睡就是了。” -
挣命
僧、尼二人庙中避雨,至晚同宿。僧摸尼牝户问:“此事何物?”尼曰:“是口棺材。”尼摸僧阳具问:“此是何物?”僧曰:“是个死和尚。”尼曰:“既如此,我把棺材布施他装了。”僧遂以阳物投入阴中,抽提跃跳。尼曰:“你说是个死和尚,如何会动?”僧笑曰:“他在里头挣命哩。” -
子嫖父帮
有好嫖而饿其父者,父谓之曰:“与其用他人闲闻,何不带挈我入席,我既得食、汝亦省钱,岂不两便?但不可说破耳。”子从之。父在妓家,诸事极善帮衬体贴。妓问曰:“何处得此帮客,大异常人。’’子曰:“不好说得。他家媳妇与我有些私情,是我养活也,所以这般体贴。”明日,妓述此语于翁,翁曰:“虽则如此,他家母亲也与我有些勾搭,只当儿子一般,不得不体贴他。” -
邮差
一天,两个邮差在中午休息时相约去路边摊吃饭,刚坐下来不久在他们座位的左前方爬来一只蜗牛,其中一个邮差很生气的用脚把那只蜗牛踩死了,同伴问他:『那只蜗牛惹到你了吗?』他说:『就是啊!没见过这麽烦人的蜗牛,它已经跟了我一个早上了。』 -
发换糖
一呆子见有以发换糖者,谬谓凡物皆可换也。晨起,袖中藏发一料以往,遇酒肆即入饱餐。餐毕,以发与之。肆佣皆笑,其人怒曰:“他人俱当钱用,到我偏用不得耶!”争辩良久,肆佣因揪发乱打。其人徐理发曰:“整料的与他偏不要,反在我头上来乱抢。」 -
猪的别号
一天,猴、狗、猪、马商量为自己选取别号,苦于没有学问,一点也想不出。于是便约定各自进城,遇见字,就取为别号。狗首先飞奔入城,见一神庙匾额有“化及冥顽”(冥顽不灵的人受到感化变为好人)四字,狗说:“这就是我的别名。”马进城,低头一看,见一块石碑写着“根深蒂固”四字,就说:“我就拿这个作为自己的名字。”过了一会,猴跳跃而至,抬头望着“无偏无党”(公正无私之意)匾额,便说:“我就命名‘无偏无党’好了。”等了半天,猪才慢吞吞地来到,找遍所有的地方也不见字,狗、马、猴都嘲笑它。猪说:“你们都选定了名字吗?”大家便将名字告诉它。猪笑道:“从来取别号只有两字或三字,怎么会有四个字?”大家给问住了,猪说:“没关系。你们只要各自摘送一个字给我,那么大家都是三个字了。”三个畜牲非常高兴,便商量说:“我们只能摘最末一个字给它。”于是,狗摘“顽’字,马摘“固”字,猴摘“党”字,猪的别号就成了“顽固党”。(暗指清朝末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劣的封建统治集团。) -
一伙滑吏
明朝有个名叫丰坊的翰林,很有文才。有次,宁波县令派手下人向他要一张药方。他即在药方上写道:“大枫子去了仁(人),地花果多半边,地骨皮用三粒,使(史)君子加一颗。”县令看了药方笑道:“丰翰林在嘲笑你们哩!”差吏问其原故,县令这样解释:大字去人是“一”字,果多半边是“夥”(“伙”字的繁写体)字,骨用三粒是“滑”字,史加一颗是“吏”字。这四种药连成四个字,是“一伙(夥)滑吏”(即一班滑头滑脑的差吏)。 -
稍公
稍公死,阎王判他变作阴户。稍公不服,曰:“是物皆可做,为何独变阴物?”阎王曰:“单取你开也会开,摆也会摆,又善摇,又善摆。” -
大爷
一人牵牛而行,喝人让路,不听,乃云:“看你家爷来。”一人回视曰:“难道我家有这样一个大爷?” -
骨血
妓接一西客,临去,欲暖其心,伪云:“有三个月身孕,是你的骨血,须来一看。”客信之,如期果至。妓计困,乃以小白犬一只置儿篮内,蒙被而诳客曰:“儿生矣,熟睡不可搅动他。”客启视狗身,乃大喜,抚犬曰:“果是咱亲骨血,在娘胎里就穿上羊皮袄子了。” -
蓖头
蓖头者被贼偷窃。次日,至主顾家做生活,主人见其戚容,问其故。答曰:“一生辛苦所积,昨夜被盗。仔细想来,只当替贼蓖了一世头耳。”主人怒而逐之。他日另换一人,问曰:“某人原是府上主顾,如何不用?”主人为述前言,其人曰:“这样不会讲话的,只好出来弄卵。” -
铃声有异
有个老僧,每次在佛堂上长时间念经,即气短口干,需饮些热酒后才能支撑。但如每次从堂中去房中温酒费时太久.恐人说话,就于堂前悬一铜铃,私下同弟子讲定暗语,每敲“荡荡朗朗铛铛”时让弟子温酒待老僧。弟于遵命,每闻铃声,即温酒。数日之后,弟子为戏剧之声所迷,忘了铃声温酒,老僧责怪弟子说:“你今日在当什么心,铃声也不听?”弟子怕怪罪,就推说:“今日铃声与往日的不一样。”老僧问:“铃声有何区别?”答:“今日铃声,只是冷冷清清,只因有别,所以不温酒。”老僧会意,笑而不再问。 -
改成毒性
蔬菜们被人吃怕了,便相聚商量对策:“我们生来味道好,所以人喜欢吃。长久下去,我们岂非要绝种了?从此我们约定,一律变为臭味道,也许可以保全自己。”大蒜道:“没用没用。像我有臭味,世人却称作香气而大吃,怎么办!”大家说:“那么改成辣味好了。”姜和辣椒叫道:“不可不可。人们不是照样大吃特吃我们?”大家又商量变成苦味。可是又想到广东有一种苦瓜,人们经常吃它。大家觉得只能听天由命,物竞天择罢。有棵蔬菜献计道:“断肠草性毒,人吃了要断肠而死,为什么不改毒性?”蔬菜们叹息道:“原来如今世界,不具有狠毒性格的不能生存。难怪俗话说‘无毒不丈夫’啊!”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