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笑林

蜈蚣咬

  上江人出外坐馆,每兴举,辄以手铳代之,以竹筒盛接。其精日久气腥,为蜈蚣潜啖。一日,其兴复发,正作事,忽被蜈蚣箝住阳物,师恐甚。岁暮归家,摸着其妻阴户多毛,乃大声惊诧曰:“光光竹筒,尚有蜈蚣,蓬蓬松松,岂无蛇虫!”

  • 蛇贪快乐

      蛇喜欢伸懒腰,但它居住的洞穴十分窄,一定要盘屈了身子才能睡。伸腰,身子就要伸出洞外,又怕惊动人。它要找一个能伸腰的洞穴,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一天,找到象鼻孔内,因象鼻孔深而长,蛇大喜,便以它为安身的洞穴。它就在象鼻子内大伸懒腰,象忽觉鼻痒,大打喷嚏,将蛇打到10余丈以外,跌得它浑身骨节酸痛,动弹不得。其他蛇经过,知其实情后笑道:“你要贪图过分的快乐幸福,所以才有这番意外的跌扑之苦啊!”
  • 相称

      一俗汉造一精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无一不备。客至,问曰:“此中若有不相称者,幸指教,当去之。”客曰:“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去。”主人间:“是何物?”客曰:“就是足下。”
  • 押来蝗虫

      钱穆甫在如皋当县令时,天不作美,闹起了蝗灾。邻县泰兴也有不少蝗虫,但县令却对上级虚报情况:“本县境内无蝗虫。”上级不信,亲自到泰兴踏勘,发现了大批蝗虫,随即对县令严辞质问。县令居然申辩道:“本县原来并没有蝗虫,这都是从如皋飞来的。”接着,便派人拿了官府公文通知如皋县令,要求他们加紧捕杀蝗虫,不要让它们侵入邻县。钱穆甫见后便在公文下方空白处写道:“蝗虫本是天灾,并非县令不才。既从敝县飞去,务请贵县押来。”
  • 怕冷

      幼女见两狗相牵,问母曰:“好好两只狗,为何联拢在一处?”母曰:“想是怕冷。”女摇头曰:“不是,不是。”母曰:“怎见得不是?”女曰:“前日大热天气,你和爹爹也是这样,难道都是怕冷不成?”
  • 活佛旨意

      有个和尚喜欢喝酒吃肉,大和尚屡次责备他。那和尚心里怨恨,就会集其他和尚,将脸孔涂抹一番,拿着木棒,威逼大和尚道:“我们是济公化身。现在关照你,我们佛门除了贪、嗔、痴三件事外,其他百无禁忌,喝酒吃肉有啥关系?!”说完,举起木棒要打,大和尚害怕极了,表示认罪,从此不敢再禁止徒弟喝酒。县官知道了,便逮捕大和尚给以责罚,大和尚说:“我情愿受老爷处罚,不敢违背活佛的旨意啊!”
  • 韩信主考

      宋壬戌科,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贡举为谁。一士答曰:“是韩信。”人争辩其非。士笑曰:“若非韩信主考,如何乃取三秦?”——(明)浮白斋主人撰《雅谑》
  • 应急

      主人性急,仆有过犯,连呼:“家法!”不至,跑躁愈甚。家人曰:“相公莫恼,请先打两个巴掌,应一应急着。”
  • 问儿

      一人从外归,私问儿曰:“母亲曾往何处去来?”答曰:“间壁。”问:“做何事?”儿曰:“想是同外公吃蟹。”又问:“何以知之?”儿曰:“只听见说:‘拍开来,缩缩脚。’娘又叫道:‘勿要慌,我个亲爷。’”
  • 哭麟

      孔子见死麟,哭之不置。弟子谋所以慰之者,乃编钱挂牛体,告曰:“鳞已活矣。”孔子观之曰:“这明明是一只村牛,不过多得几个钱耳。”
  • 无事生烦

      有个姓潘的儒生赴京应举,途中上酒店喝酒。酒店女主人姓陆,人长得很漂亮,见客上门,态度和气,并作一首十七字诗赠送:“秀才本姓潘,应选赴长安,一举登高第,做官。”儒生答道:“佳人本姓陆,美质无瑕玉,念我客窗寒,同宿。”店女好意相待却遭恶意侮辱,就去官府告儒生,道遇一老人,老人也作十七字诗,劝女子不要再诉讼于官府,可免去烦恼。诗道:“潘郎与陆嫂,无事寻烦恼,若还到官府,不好。”
  • 卖粉孩

      一人做粉孩儿出卖,生意甚好,谓妻曰:“此后只做束手的,粉可稍省。”果卖去。又曰:“此后做坐倒的,当更省。”仍卖去。乃曰:“如今做垂头而卧者,不更省乎!”及做就,妻提起看曰:“省则省矣,只是看看不像个人了。”
  • 不利语

      一翁无子,三婿同居,新造厅房一所。其长婿饮归,敲门不应,大骂:“牢门为何关得恁早!”翁怒,呼第二婿诉曰:“我此屋费过千金,不是容易挣的,出此不利之语,甚觉可恶。”次婿曰:“此房若卖也,只好值五百金罢了。”翁愈怒,又呼第三婿述之。三婿云:“就是五百金,劝阿伯卖了也罢,若然一场天火。连屁也不值。”
  • 翻来倒去

      书生的母亲死了。有人送来一个奠幛,还有四张纸,上边写着四个大字:"德配孟母",让他自己缝上。书生翻来倒去看不懂,最后排成了"母配孟德",缝在奠幛上。有一个参加科举考试,发榜之日,他叫弟弟去看看中了没有;弟弟到那儿一看,榜上有哥哥的名字.便一直站在榜下,两眼死死盯着哥哥的大名.到天黑也不离开.哥哥觉得奇怪,便来找他.只见他仍然仰着脸儿盯着那个名字.哥哥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要是我一走,别人把你的名字顶了去,那怎么办?"一老儒生,晚年得子,给孩子取名?年纪".第二年又得一子,老儒生认为这孩子很像读,就取名为"学问".以后,又再得一子,他自己也觉得好笑;年纪这么大了,还连得三子,真是笑话!于是就用"笑话"来给三儿命名.三个儿子长大后,都不怎么长进.有一次他们三个上山砍柴,回家时,老儒生问老婆,哪一个砍得最,老婆答道:"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些也无,笑话倒有一担!"
  • 待诏

      一待诏初学剃头,每刀伤一处,则以一指掩之。已而伤多,不胜其掩,乃曰:“原来剃头甚难,须得千手观音来才好。”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
世界艺术
维多利亚女王加冕
文玩手办
影相集珍
  • 飞天神马金带
  • 上古雕纹玉环
  • 斗彩鸣凤盘
  • 鎏金卧犬兽雕
  • 青铜飞天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