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风屙烟
有个地主对下人非常刻薄,既不给饭吃,也不给工钱,仆人们都气走了。一次,朋友对他说:“我送你一个仆人,不吃饭,也不要工钱。”地主问:“他不吃饭吃什么?”朋友答:“他学会了一种吃风屙烟的法儿,整天不吃别的东西。”地主摇头说:“我不要。”朋友问:“为什么?”地主答:“我雇一个人,就要他的粪尿肥田。你推荐的这个仆人只屙烟不屙屎,我拿什么肥田呢?!” -
出学门
儒学碑亭新完,一士携妓往视,见碑下负重,戏谓妓曰:“汝父在此,为何不拜?”妓即下拜云:“我你爷,看你这等蹭蹬,何时得出学门!” -
王监生
一监生姓王,加纳知县到任。初落学,青衿呈书,得“牵牛”章。讲诵之际,忽问:“那王见之是何人?”答曰:。‘此王诵之之兄也。”又问:“那王曰然是何人?”答曰:“此王曰叟之弟也。”曰:“妙得紧。且喜我王氏一门,都在书上。” -
狗坐馆
一人惯会说谎,对亲家云:“舍间有三宝:一牛每日能行千里,一鸡每更止啼一声,又一狗善能读书。”亲家骇云:“有此异事,来日必要登堂求看。”其人归与妻述之,“一时说了谎,怎生回护?”妻曰:“不妨,我自有处。”次日,亲家来访,内云:“早上往北京去了。”问:“几时回?”答曰:“七八日就来的。”又问:“为何能快?”曰:“骑了自家牛去。”问:“宅上还有报更鸡?”适值亭中午鸡啼,即指曰:“只此便是,不但夜里报更,日间生客来也报的。”又问:“读书狗请借一观。”答曰:“不瞒亲家说,只为家寒,出外坐馆去了。” -
乌豆长尾
隋朝时有个愚人,用车装了乌豆到京城去卖。到水边上时,车翻,乌豆也翻到了水中,这人就回家喊人捞豆。离开后,水边上人就把乌豆全捞走了。等这人回来,河中只有许多蝌蚪在游动。他以为是乌豆,想到水中去捞,蝌蚪见人逃散而去。这人哀叹了好大一会,说:“乌豆呀!你不认我,见了我逃走,大概是一时长了尾巴,怕我不认识你吧!。” -
明年同岁
艾子出了邯郸城,在路上看见两个老太在相互让路。其中一个问:“您多大岁数了?”另一个回答:“整整70岁了。”问的人又说:“我今年69岁,到了明年,就和您同岁了…” -
含毛
一人破家与一妓相处数年,临别,妓女赠得阴毛数根,珍藏帽中,时为把玩。一日忽失去,遍寻不得。偶踱至街头,遇一皮匠口含猪鬃缝鞋,其人骂而夺之曰:“我用尽银钱,只落得这两根毛,如何偷来倒插在你口里面?”(奇*书*网^.^整*理*提*供) -
僧鸟相对
东坡与佛印老僧嬉谈。东坡戏说:“古人常以僧对鸟,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月’、‘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佛印老僧诙谐一笑,说:“今老僧对相公,相公即鸟也。” -
发抖
某人生长在富贵之家,花钱买了个五品官,但不知民间疾苦。一年冬天,他外出巡视。见一乞丐站在寒风中发抖。他觉得很奇怪,就问随从:“这个人身子怎么老是在动弹?”随从道:“因为天冷衣薄而发抖。”此人更觉奇怪,说:“难道抖抖就不冷了吗?”一个富翁买了桶酒,在桶盖上巾了封条.他的仆人在桶底上钻了个洞,每天偷酒喝.富翁发现封条完整无缺,可是酒大一天天减少,惊奇不已.有人建议他检查一下桶底,看看是否有破绽,富翁答道:"你真是个傻瓜,是上面的酒少了,下面的酒一点儿也没少."...有个人应请赴宴,主人斟酒时,每次只斟半杯.那人便对主人说:"府上有把锯子,请借我一用."主人问道:"借来何用?"客人指着酒杯说:"这酒杯上半截既然盛不得酒,就该锯去,留着有什么用?" -
老爷拖鸡
县官夫人与学官夫人、武官夫人闲谈,说皇帝给她们丈夫的封号是什么。县官夫人说:“我们老爷称文林郎。”学官夫人说:“我们老爷称修职郎。”武官夫人想了想说:“我的老爷是黄鼠狼。”县官、学官夫人惊问得此称呼的来由。武官夫人说:“我常见我老爷下乡巡视各兵营回来时拖了不少鸡,当然是黄鼠狼了。” -
不分黑白
有人问“皂”字怎么解释,一人回答道:“皂就是黑,所以谚语有‘不分皂白’的说法,犹如说黑白不分。”问的人恍然大悟道:“我晓得了,这不分黑白的话是专指外国人的。”那人问:“为啥?”回答道:“我们中国的皂荚,本是黑色,所以称皂荚。而外国人的肥皂却是白色,照样称为肥皂,难道不是黑白不分吗?” -
尚书与恃郎
有尚书与恃郎共主一部,二人素不睦。某日,尚书见一匹狗窜入大堂,乃佯问恃郎:“是狼,是狗?”恃郎洞悉尚书用心,乃徐徐答道:“夫狼与狗之区别在于尾:上竖为狗,下垂为狼。” -
乞丐骂狗
一个乞丐腿烂了躺在大街上,一只狗去舔他。乞丐骂道:“畜生!何必这等急,少不得是你的食,这么忙干什么?” -
哭麟
孔子见死麟,哭之不置。弟子谋所以慰之者,乃编钱挂牛体,告曰:“鳞已活矣。”孔子观之曰:“这明明是一只村牛不过多得几个钱耳。”
人物图谱
人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