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春天,草木的绿色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似乎就是国都长安。 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 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注释 ①岳阳楼:岳阳城西门楼。唐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为岳州刺史,常与文士登此楼赋诗,自此著名。 ②漫漫:大水无边无际的样子。 ③危楼:高楼。凭:倚、靠。 ④梦泽:即云梦泽,古代面积极大,包括长江南北大小湖泊无数,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到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 ⑤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 ⑥华堂:华丽的厅堂。张:张挂。
赏 析
赏析 前四句中有三句都是写洞庭湖的浩渺无边。首句“漫漫”一词将洞庭湖的浩渺写得生动形象,三、四两句对洞庭湖的广阔作了进一步的描绘。诗人眺望夕阳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国都长安,这里暗用了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一句,用“猿啼”、“雁渡”抒发诗人的漂泊流离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呼应。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诗为登楼抒怀之作。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写对京都的思念和行旅艰难的感慨。律诗中二联,常为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此诗突破常格,两联皆融合情景,境界深远。“春岸”两句,更融现景与想象于一体,为人称道。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在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的同时,也透过“独”、“苦”、“难”、“唯堪”等字,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延 展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春天,四十八岁的白居易终于结束了四个年头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生涯,赴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他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途经岳州(今湖南岳阳)时,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眺望那烟波浩渺、优美如画的无边春景,写下了《题岳阳楼》。
人物链接
- 虎堕井
- 寄云松先生隐居五首 其三
-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后稷位酌献。曲同夜明。
- 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语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梦中八字为偈末章反骚 其三
- 句 其四
- 宜兴山房十首 其三
- 送处州斯远二首 其二
- 次韵宏道游三官院园时余往辟廱不果往
- 续感兴二十五首 其二十三
- 减字木兰花那年六首 其六 松滋河夏泳
- 喜张公抚至
- 过杨右丞墓
- 五杂组 其二
- 元日
- 芭蕉
- 别王九如 其一
- 后庭宴•谴燕
- 九月十一日偕王慰三、章彦芳、王倬臣赴荡口舟中联句二首 其二
- 寄某 其二
- 岘山秋晚图
- 红鹦鹉(商山路逢)
- 谒宝塔回赐僧录
- 闻种谔米脂川大捷
- 织图二十四首 纬
- 送丘宗卿博士出守嘉禾以视民如伤为韵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