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 义
译文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 ⑴迢遰(dì):即迢递,遥远貌。曾(céng)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⑵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⑶迥(jiǒng):远。 ⑷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⑸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赏 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第一句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接下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最后一联,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延 展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云“远水孤城”,当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在秦州所作。
人物链接
- 西江月
- 如梦曲哀燕将军 其一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 送蒋员外端公归淮南
- 龟胜寺枸杞大如椽陈日华发其根而枯堂犹以地仙名
- 田家春日二首 其一
- 雨中游西庵
- 寄题郑亨仲可友亭
- 十四日
- 次韵邵君以容名斋二首 其一
- 拟古宫词一百首(今录三十首) 其二十四
- 弘治己酉春姜仁夫进士以使事贵州还取道广东过予白沙自己夘至丙戌凡八日辞别三首予亦次韵为别明日仁夫至潮连寨方十馀里遣隶回并得三绝和之通前九首吾与仁夫之意皆不在诗也岂尚多乎哉仁夫浙之兰溪从学章先生德懋吾廿年旧好故吾诗两及之 其八
- 送俞凝之赴徽郡照磨
- 题丘户部汝谦吾兼亭
- 御花园
- 送毅轩兄分教琼山次韵
- 颜乐亭三首 其二
- 寄示东城诸侄 其一
- 寒夜集镫公房听韩七山人疆弹琴兼送屈五还罗浮
- 金粉泪五十六首 其三十
- 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忠顺
- 卜算子(夜泛镜湖)
- 送范二丈入蓝田书院二首 其一
- 寿胡兴元三首 其三
- 渔父词 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