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残腊泛舟何处好?
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已阅 11517 次 |
喜欢 7378 次 ❤
释 义
译文 腊月将尽时去哪里泛舟最好呢?吟诗起兴最好之地莫过于潇湘。 靠近湘江正在捕鱼的渔船买来最肥美的鱼儿,逢与落雪时沽来的酒酒香更加醇厚。 夜深之时,深山里的猿啼遍了整片岳麓山,雁子知道春天快到了,就别离衡阳飞回北方。 我与君更好欣赏这江山绮丽之景,裁来新拟的诗句传到长安。 注释 1、残腊:腊月快要结束的时候。腊,指农历十二月。 2、吟:吟诗。 3、潇湘:代指湖南一带。 4、偏:表示程度,很、最、特别。 5、倍:加倍。 6、岳麓(lù):岳麓山,在湖南长沙。 7、雁知春近:这里指雁自衡阳而北返。 8、剩:更。 9、采:采摘,指欣赏。 10、帝乡:指原零陵,即现在的永州。
赏 析
赏析 诗人擅长描摹景物,此诗摄取镜头二三,潇湘水边风味尽出,而诗人逸兴遄飞之态也令人感到可掬。 第一、二两句就题起句,并揭出选择潇湘来游珩的目的是因其“最多吟兴”。“残腊”即为诗题中的“冬末”。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百神,谓之“腊”,故又称是日为腊日,十二月为腊月。“残腊”亦即十二月之末。 第三、四两句承接第一句咏冬末乘舟游览之愉快。因为诗人身在船上,所以能就渔舟买来剐捕得的鲜鱼,因是冬末严寒,踏雪沽来的酒也就分外香甜和甘美。这两句写尽“残腊泛舟”所特有的风味,同时也表露了诗人“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的胸襟怀抱。 第五、六两句诗人咏潇湘发人吟兴的景物。潇湘地近衡山,衡山回雁峰是大雁南下后至此返回北方之处。衡山复多猿猴。夜深猿啼,春近雁飞,那些正是潇湘典型的景象。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酮柳柳州赠别》诗的颈联“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亦以雁、猿对举。此外,猿之哀鸣、雁之返飞,也都是启人愁思、惹人诗肠的景象。恬淡愉快的表象下透露出诗人壮志难酬而不得不“熟谙时事乐于贫”的悲凉心情。 第七、八两句诗人说明这次与友人同泛潇湘的目的,正是为了采其江山之美以“裁取新诗”。“剩”字在此用得十分警策,它既作“没有他事,只为了……”解,又将诗人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表露无遗。“帝乡”指京都,句意谓所作当传诵到长安。盖长安为唐政治文化中心,诗传长安,方称作者,故云。 此诗通篇写泛舟潇湘时的赏心乐事和景色风物,以此表现诗人的淡泊襟怀,同时却又透露出几分无可奈何的悲哀。全诗无一字表述内心,却又将诗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得真切、丰满,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延 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与友人在残冬之时为寻取诗料、游览潇湘时所作的一首清逸之作。诗人于湘江上泛舟,置身世外,自由自在,饮酒、戏风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随遇而安,以此为乐。自然的惬意寻求让他感到生活隐逸的闲适,从而写下这首诗。
人物链接
- 丹阳早发
-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 浣溪沙 赋春雪追和东坡韵四首 其四
- 高通直挽诗 其二
- 感兴五首次韵和李希孝 其二
- 绍兴即事
- 浣溪沙 赠贲大夫歌者,其人尝在大家
- 李希中祉故门下侍郎邦直次子有文章器业尝任淮南两浙转运使及江淮发运使靖康元年三月仆寓维扬游开元寺见公题名感槩成诗
- 光禄董公挽词二首 其二
- 尹一家同孔道士饮郑一继至
- 梅花集句 其二十五
- 送万俟持正三首
- 颂十玄谈 尘异
- 忆昔乡居十一月二十日醉书四首 其三
- 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 其十三
- 鄱阳战捷
- 有感 其二
- 答赠何凝生
- 答幼春问讯之作 其三
- 金缕曲 得素生兄下弟书,郁郁累日,被酒卧罗,预馆中梦得下字一叶,就枕上足成此解寄之
- 御街行 昆明翠湖海心寺碧漪亭观鱼
- 忆王孙
- 古别离二首 一
- 宫词 其一○一
- 山居杂诗九十首 其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