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已阅 9964 次 |
喜欢 5462 次 ❤
释 义
暂无
赏 析
赏析 由词题不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元好问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源自嵇康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人物链接
- 赣州奉别卢州判
- 初祖
- 塞下曲
- 南源山
- 赠慎东美伯筠
- 九日閒居读陶诗有怀 其二
- 七夕三首 其一
-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 其九
- 偶作 其二
-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 其一
- 又和 其三
- 偈颂七十一首 其六十一
- 秋思
- 和袁同年接伴赓从客霍希文过楚州韵
- 袁命士
- 行次下渚湖二首
- 南京户部主事王君彦奇作浮桥于上新河之钞关
- 无题二首 其二
- 癸酉九月十五日于养心殿殿门外用鸟枪连毙逆匪二名十月十二日上命承恩公和世泰宣旨赐名威烈枪敬佩殊恩恭成长律
- 祝英台近三首
- 送何检讨西岚出守凉州
- 句 其八
- 句 其三
- 李才翁懒窝 其四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