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刘长卿

朝代:(唐)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展开内容】
更 多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展开内容】
  • 元气浮积水,沉沉深不流。春风万顷绿,映带至徐州。 为客难适意,逢君方暂游。夤缘白蘋际,日暮沧浪舟。 渡口微月进,林西残雨收。水云去仍湿,沙鹤鸣相留。 且习子陵隐,能忘生事忧。此中深有意,非为钓鱼钩。
  • 忽忽忘前事,事愿能相乖。衣马日羸弊,谁辨行与才。 善道居贫贱,洁服蒙尘埃。行行无定止,懔坎难归来。 慈母忧疾疹,室家念栖莱。幸君夙姻亲,深见中外怀。 俟子惜时节,怅望临高台。
  • 迁客投百越,穷阴淮海凝。中原驰困兽,万里栖饥鹰。 寂寂连宇下,爱君心自弘。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 发后望烟水,相思劳寝兴。暮帆背楚郭,江色浮金陵。 此去尔何恨,近名予未能。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
  •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白云如有意,万里望孤舟。 何事爱成别,空令登此楼。天光映波动,月影随江流。 鹤唳静寒渚,猿啼深夜洲。归期诚已促,清景仍相留。 顷者慕独往,尔来悲远游。风波自此去,桂水空离忧。
  • 故人还水国,春色动离忧。碧草千万里,沧江朝暮流。 桃花迷旧路,萍叶荡归舟。远戍看京口,空城问石头。 折芳佳丽地,望月西南楼。猿鸟共孤屿,烟波连数州。 谁家过楚老,何处恋江鸥。尺素能相报,湖山若个忧。
  • 白露变时候,蛩声暮啾啾。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
  • 漂泊日复日,洞庭今更秋。青枫亦何意,此夜催人愁。 惆怅客中月,徘徊江上楼。心知楚天远,目送沧波流。 羽客久已殁,微言无处求。空馀白云在,容与随孤舟。 千里杳难望,一身当独游。故园复何许,江海徒迟留。
  • 县城苍翠里,客路两崖开。硖石云漠漠,东风吹雨来。 吾兄此为吏,薄宦知无媒。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 折腰五斗间,黾勉随尘埃。秩满少馀俸,家贫仍散财。 谁言次东道,暂预倾金罍。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 楚郭微雨收,荆门遥在目。漾舟水云里,日暮春江绿。 霁华静洲渚,暝色连松竹。月出波上时,人归渡头宿。 一身已无累,万事更何欲。渔父自夷犹,白鸥不羁束。 既怜沧浪水,复爱沧浪曲。不见眼中人,相思心断续。
  • 别君颇已久,离念与时积。楚水空浮烟,江楼望归客。 徘徊正伫想,仿佛如暂觌。心目徒自亲,风波尚相隔。 青林泊舟处,猿鸟愁孤驿。遥见郭外山,苍然雨中夕。 季鹰久疏旷,叔度早畴昔。反棹来何迟,黄花候君摘。
影相集珍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雕花银镜精品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上古雕纹玉环
  • 虎头兽纹组合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