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刘长卿

朝代:(唐)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展开内容】
更 多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展开内容】
  • 高楼独上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江客不堪频北望, 塞鸿何事又南飞。垂山古渡寒烟积,瓜步空洲远树稀。 闻道王师犹转战,更能谈笑解重围。
  •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 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静听关山闻一叫, 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 马上一声堪白首。
  • 藩篱小鸟何甚微,翩翩日夕空此飞。只缘六翮不自致, 长似孤云无所依。西城黯黯斜晖落,众鸟纷纷皆有托。 独立虽轻燕雀群,孤飞还惧鹰鹯搏。自怜天上青云路, 吊影徘徊独愁暮。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岁月蹉跎飞不进,羽毛憔悴何人问。绕树空随乌鹊惊, 巢林只有鹪鹩分。主人庭中荫乔木,爱此清阴欲栖宿。 少年挟弹遥相猜,遂使惊飞往复回。不辞奋翼向君去, 唯怕金丸随后来。
  • 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古台落日共萧条, 寒水无波更清浅。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 漳河东流无复来,百花辇路为苍苔。青楼月夜长寂寞, 碧云日暮空徘徊。君不见,邺中万事非昔时, 古人不在今人悲。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 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来处。
  •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 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 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 山鸲鹆,长在此山吟古木。嘲哳相呼响空谷, 哀鸣万变如成曲。江南逐臣悲放逐,倚树听之心断续。 巴人峡里自闻猿,燕客水头空击筑。山鸲鹆, 一生不及双黄鹄。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群族。 鸣相逐,啄残粟,食不足。青云杳杳无力飞, 白露苍苍抱枝宿。不知何事守空山,万壑千峰自愁独。
  •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楼前归客怨秋梦, 湖上美人疑夜歌。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 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湖畔春山烟点点, 云中远树墨离离。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影相集珍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青铜飞天神兽
  • 人兽互戏盘云古玉
  • 雕花银镜精品
  • 精品猴面古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