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长卿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花间五马时行县, 山外千峰常在门。晴江洲渚带春草,古寺杉松深暮猿。 知到应真飞锡处,因君一想已忘言。
-
炉峰绝顶楚云衔,楚客东归栖此岩。彭蠡湖边香橘柚, 浔阳郭外暗枫杉。青山不断三湘道,飞鸟空随万里帆。 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伫开缄。
-
征西诸将一如君,报德谁能不顾勋。身逐塞鸿来万里, 手披荒草看孤坟。擒生绝漠经胡雪,怀旧长沙哭楚云。 归去萧条灞陵上,几人看葬李将军。
-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
江南风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欲过。处处纫兰春浦渌, 萋萋籍草远山多。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更待持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
前朝旧业想遗尘,今日他乡独尔身。郧地国除为过客, 杜陵家在有何人。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西去茫茫问归路,关河渐近泪盈巾。
-
半山溪雨带斜晖,向水残花映客衣。旅食嗟余当岁晚,能文似汝少年稀。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离乱要知君到处,寄书须及雁南飞。
-
列郡专城分国忧,彤幨皂盖古诸侯。仲华遇主年犹少, 公瑾论功位已酬。草色青青迎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 千里相思如可见,淮南木叶正惊秋。
-
晚节逢君趣道深,结茅栽树近东林。吾师几度曾摩顶, 高士何年遂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里动寒砧。 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
江南相送隔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闻道全军征北虏, 又言诗将会南河。边心冉冉乡人绝,寒色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行未蹉跎。
- 沁园春 樵
- 清隐堂为徐清隐赋
- 江上柳送人
- 小重山 其二
- 拨棹歌 其十二
- 宋武帝居今为寿丘寺
- 庆江检详太夫人 其四
- 三江亭
- 送徐彦思三首 其一
- 两日绝市无肉举家不免蔬食因书数语
- 庆陆仁重举男四首 其一
- 读梁公实诗有感
- 子与追于鳞不及喜余后至有作遂成和章
- 赠海阳冯明府二首 其一
- 寿石制军 其三
- 送刘明府应诏之京
- 乌蛮滩
- 青溪口号
- 广灵北山
- 画梅花
- 戊午夏日枕上口占简汝公
- 凤凰山泉石胜绝去城无几里而前此未有知者偶因休吏与文中良器二士访寻得瓌奇卓绝之观于荆棘草莽间相顾大笑因崇基趾筑亭榭疏泉甃池为登临啸咏之地九月二十五日游陟归夜作小诗十首 其二
- 梅雨连日五首 其一
- 和夹谷佥事题钓台十首 其一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