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

刘长卿

朝代:(唐)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展开内容】
更 多

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展开内容】
  •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远近人都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已度清明节,春愁如客何。
  •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 漳河东流无复来,百花辇路为苍苔。青楼月夜长寂寞, 碧云日暮空裴回。君不见邺中万事非昔时, 古人何在今人悲。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 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来处。
  • 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 草枯秋塞上,望见渔阳郭。|胡马嘶一声,汉兵泪双落。|谁为吮痈者,此事令人薄。
  •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 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草枯秋塞上,望见渔阳郭。胡马嘶一声,汉兵泪双落。 谁为吮痈者,此事令人薄。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辛勤。 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倚剑白日暮,望乡登戍楼。北风吹羌笛,此夜关山愁。 回首不无意,滹河空自流。 黄沙一万里,白首无人怜。报国剑已折,归乡身幸全。 单于古台下,边色寒苍然。
  • 黄沙一万里,白首无人怜。|报国劒已折,归乡身幸全。|单于古台下,边色寒苍然。
  • 倚劒白日暮,望乡登戍楼。|北风吹羌笛,此夜关山愁。|回首不无意,滹河空自流。
  • 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辛勤。|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 迢迢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从中起,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 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石露山木焦,鳞穷水泉涸。 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 朝辞羊肠坂,夕望贝丘郭。漳水斜绕营,常山遥入幕。 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白雪和诚难,沧波意空托。 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早晚归汉庭,随君上麟阁。
影相集珍
  • 雕花银镜精品
  • 双龙戏首对玉环
  • 银错金飞禽走兽雕画镜
  • 商代青铜器鸮卣
  • 母子象尊